服裝展會的變革之路
- 近年來,中國服裝展會越來越多已成為不爭的事實,全國每年舉辦的各類服裝展會至少有三百個,會展經濟正在成為中國服裝行業的新生力量。但由于各地紡織服裝展會數量的日趨增多,辦展水平的參差不齊,使得中國紡織服裝行業的整體能量沒能通過展會這一平臺得到最大限度的釋放,正面臨著繼續變革與提升的重要選擇。
合作是條新出路
2006年,中國服裝業正面臨著一個跨時代的發展階段,在完成了初期創業與原始積累的歷史階段后,入世和全球經濟一體化帶來了產業升級、產品升級的強烈呼聲。2005年,紡織品、服裝的配額取消,迫使中國服裝企業面臨更加開放而變幻的國際市場。同時中國服裝企業進行形象展示、行業交流和商貿洽談有了更多出口。國內服裝展會作為主要載體,更應該為之搭建一個平穩而開放的平臺。
但在利益的趨勢下,中國紡織服裝展會已進入了“戰國時代”,各地區都爭先恐后搭乘會展班車。從《服裝時報》統計的資料來看,在2006年舉辦的各種規模的紡織服裝展會高達70余個,首屆舉辦的新展會占其中的50%以上。這種密集程度就難以避免匆忙上馬、照搬模式的情況出現。而我們與國際展會相比較,只是一味追求辦展規模,但國際化程度,以及展會個性和策劃能力、品牌影響力等方面有明顯差距。很多優秀的展策展人都意識到這些問題,紛紛表示合作不失是個好辦法。
大連國際服裝展覽有限公司的負責人認為,合作是未來展會形成錯位優勢的手段。與其它展會形成一種合作的關系,就展會的價值形成一種連盟,有助于整個展會行業的發展,也能縮小中國紡織服裝展會與國際展會的差距。而另外一種聯合,則是與國際展覽機構合作,彌補自己展會的弱勢。同時盡早結束“戰國時代”,各個強勢展會間優勢互補,真正有效地服務于中國服裝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