紡織業發展必須通過環保門
——解析紡織行業“十一五”發展綱要
“到2010年,單位產值纖維電量比2005年降低10%,單位纖維耗水量比2005年降低20%,單位產值的污水排放量比2005年降低22%。”,這是在日前國家發改委發布的《紡織工業“十一五”發展綱要》(以下簡稱《綱要》)列出的11個主要指標中的3個約束性指標。《綱要》對節能、降耗和環保指標提出了約束性目標要求,而對其產值、產量等主要經濟指標僅僅做了預測。值得關注的是,這3個約束性指標也同樣地出現在此后由國家發改委、國家環保總局等十部委發布的關于《關于加快紡織行業結構調整促進產業升級若干意見的通知》中。國家發改委相關負責人在《綱要》發布當天接受記者采訪時表示:一方面,“十一五”期間,紡織行業要想走新型工業化道路,必須過環保這道高門檻;另一方面,“十一五”期間,紡織行業要完成結構調整和產業升級,也必須依靠環保來拉動和提升。
環保和污染的“較量”
在過去的一段時間,紡織行業可以說是受到不小的震動。國家發改委相繼發布了《關于加快紡織行業結構調整促進產業升級若干意見的通知》和《紡織工業“十一五”發展綱要》。而業內人士對國家如此下大力氣來調整紡織行業的產業結構、加大行業環保治理力度的理解是,“到了非改不可的時候了。”
“資源、環境約束對產業發展形成較大制約。棉花、化纖原料缺口不斷加大,紡織用水量已居制造業前列,而水的重復利用率卻遠遠落后于制造業平均水平。‘十一五’紡織清潔生產、廢水治理任務極為繁重。”國家發改委產業政策司副司長侯世國在不久前的國家經濟運行情況通氣會上,把紡織行業的污染整治工作濃墨重彩地提到了前臺。
業內人士對這場“暴風驟雨”并不覺突然的原因在于,借環保調整產業結構的工作在持續開展,并非無跡可循。2005年8~12月,為應對歐美國家對我國紡織品出口設限的問題,國家環保總局就組織開展了紡織印染行業環保專項檢查。“紡織印染行業的環保專項檢查成為促進污染防治、產業結構調整的一項重要工作。”參與此項工作的國家環保總局環境監察局一位官員說。據了解,在此次檢查中,各地環保部門共檢查紡織印染企業3585家,立案查處環境違法企業508家,其中取締、停產92家、限期治理117家、實施經濟處罰262家。而各地緊緊抓住專業檢查的契機,加大對紡織印染行業的監管力度,加快了紡織印染行業的升級改造步伐;通過印染廢水的規模化處理,節約污染治理成本,提高達標排放水平;強化監督、加強監控,加大了對環境違法企業的懲處力度。
盡管如此,經過一系列環保“風暴”“洗禮”的紡織行業依舊“病患”重重。紡織印染企業點多面廣,布局分散。部分企業環保意識薄弱,少數規模小、競爭力弱的企業,為降低生產成本,故意不正常使用污水處理設施,偷排現象屢禁不止。一些企業生產工藝落后,污染治理設施老化,排水不能做到穩定達標。有的企業生產規模擴大,污水量大幅增加,污水處理設施沒有配套跟進,廢水不能得到有效處理。環保法制不夠健全。目前我國的環境法律法規中對違法企業的處罰措施力度小,違法成本低,守法成本高的狀況依然存在,環保執法手段對違法企業起不到足夠的震懾作用。
環保成為結構調整的內動力
如今,國家的一紙《通知》讓環保情況不盡如人意的紡織行業如履薄冰。
按照《通知》的要求,推進紡織清潔生產和節能降耗,提高資源利用效率,到2010年,單位產值纖維使用量下降20%,噸纖維耗水下降20%。加大染整、化纖等行業廢水、廢氣污染治理力度,減少污染物排放總量,實現環境與社會的協調發展。
紡織行業如何完成這既定的約束性指標?中國紡織工業協會產業部程皓在接受記者采訪時表示,從目前紡織行業的環境保護情況看,完成3個約束性指標比較困難。與此同時,國家在這方面又缺乏有效的監管和核定機制。
程皓分析說,紡織行業的難處在于,不僅要解決污染物排放問題,還要解決生產水來源問題。據了解,紡織行業的生產水指標要比自來水嚴格得多。而紡織產業的整體技術裝備落后也是耗水量高居不下的原因。現在我國印染企業的單位產品耗水量一般是發達國家的3倍左右。據程皓介紹,目前國家正在研究紡織行業的節能、節水示范項目。按照《綱要》規劃目標的要求,在“十一五”期間,將指標分行業分解在棉紡織、化纖、服裝、產業用紡織品等七個行業,通過裝備改進、節能技術提升、“三廢”治理等措施,實現節能、降耗、環保3個約束性指標的要求。
對于占全國紡織行業廢水排放量80%的印染行業,將竭力提高印染產品質量、推行節能降耗技術、強化環境保護,并加大生物技術和生態紡織品的研發和生產。到“十一五”期末,先進設備比重要達到40%,單位產值的污水排放比2005年降低22%,萬元產值能耗電比2005年降低10~15%。
同時,將進一步優化產業區域布局,在東部地區重點發展技術含量高、附加值高、能源和原材料消耗低的紡織產品,促進產業升級。通過土地、環保及產業政策等多種手段,限制和淘汰低水平初加工能力,減輕東部地區土地、環境、資源、能源和社會壓力。中西部地區將承接東部地區部分產能,結合區域結構調整,因地制宜地發展。
據了解,“十一五”期間,環保部門也將繼續將紡織印染行業作為環保執法專項行動的重點,嚴肅查處一批超標排放污染物的違法案件,公開處理,以儆效尤。同時重點督促江蘇、浙江、福建、廣東等紡織印染企業集中的地區,加快產業結構調整步伐,努力提升產業發展水平。督促污染物排放量大的企業、鼓勵有條件的企業開展清潔生產工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