服裝行業“十一五”發展重點
“十五”期間,2005年我國紡織品服裝出口額實現1175億美元,比2000年的530億美元增長了121.6%,年均增長17.2%,占全球紡織品服裝貿易額的比例從2000年的15%上升到約24%。從出口產品結構看,出口服裝產品的質量和檔次明顯提高,中高檔服裝產品占40~50%;從貿易方式看,服裝一般貿易達68.1%,顯示出“十五”期間我國紡織行業產業鏈自我配套能力在不斷增強。
紡織工業“十一五”發展規劃,對我國紡織行業發展提出了發展目標:自主創新能力得到較大提高,形成一批具有自主知識產權、有一定國際影響力的技術和知名品牌;產業結構進一步優化,整體技術裝備水平大幅提高;低效率、高能耗、高污染的低水平初加工能力得到有效限制和淘汰,節能降耗、環境保護取得實質性進展;在更高層次上形成以質量、創新和快速反應為主體的產業競爭優勢,構筑起符合走新型工業化道路要求的產業發展模式。
對于服裝行業而言,“十一五”發展的重點任務是 :加大、加快服裝自主品牌建設,吸納國際化設計人才,提高產品設計能力;加強產品設計和市場推廣;積極尋找國際市場突破口,利用國際化營銷手段,提高自有品牌出口比重,力爭到2010年形成若干個具有國際影響力的自主知名品牌;積極推廣使用先進服裝設備,到“十一五”末行業國際先進水平設備比重要達到50%,勞動生產率提高到70000元/人·年。
我國紡織服裝業的創新發展要循序漸進,實行穩定低端市場、開拓中端市場,突破高端市場的發展思路;要建立并完善知識產權和品牌保護機制,加強紡織品服裝自主品牌建設的力度,強化企業品牌意識;加大行業產品設計、市場開拓等方面的力度,鼓勵支持企業積極開展境內外商標注冊,進行國際通行的質量管理體系、環境管理體系認證;鼓勵紡織各行業、重點區域通過建立并發揮產業創新公共服務平臺的作用,創建行業性、區域性公共品牌;強化產業知識產權保護意識,引導企業提高運用、管理和保護知識產權的能力;重點扶持一批在品牌設計、技術研發、市場營銷網絡建設方面的優勢企業;建立和擴大國際營銷渠道,優化出口產品結構,增強我國自主品牌的國際競爭力,提高紡織服裝自主品牌產品出口的比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