萊索托的例子顯示南非紡織業倒退不能完全怪罪于中國
- 如果以萊索托為例,南非服裝和紡織工業的悲慘狀況則不能完全怪罪于中國。傳統爭論的假設基于中國不斷提高其服裝和紡織品的全球出口市場比例,從1990年-2004年中國的比例從9%增至24%,出口基礎猛增540%,達到61850蘭特。
但有一個事實常常被忽略,即在同一時期,一些其他發展中國家能夠保持或者發展他們的出口基礎,這意味著他們的競爭很成功。例如,墨西哥同一時期的出口增長112%,印度增長162%,土耳其增長236%,另一方面,南撒哈拉國家則因為中國產品的進入而受挫,但令人吃驚的是,只有萊索托戰勝了困難。夸祖魯-納塔爾大學和開普敦大學經濟教授 Mike Morris 近期在一次多種纖維協議結束后的全球對話中指出上述事實。
多種協議曾經對發展中國家輸往歐盟和美國的紡織品和服裝設定數量限制,協議結束之后,中國產品大量涌入這些市場。Morris 說,中國與南非之間簽署的諒解備忘錄限制了中國對南非的出口,但是協議對工業的影響可能很小。出口限制是自動的,中國能否成功地做到這一點還是一個未知數。
Morris 說,地方工業遇到的基本問題不是廉價進口,而是缺乏競爭力。資本投資少,管理水平低,勞動力不靈活,工業、勞工和政府之間溝通不夠,這些才是需要受到批評的問題。在過去10年,南非的工業越來越不正規,導致技術快速落后,產品質量大打折扣。1995年-2004年紡織工業損失75,000個工作機會,獨立咨詢人士 Westhuizen 將其歸咎于政策指導信息不健全。
2004年多種纖維協議結束之后,南非地區服裝和紡織工業全部遭受損失,萊索托則成為一個獨一無二的閃光的例外。最初,萊索托工業有8家工廠倒閉。但從今年初,萊索托工業已經大面積復蘇。夸祖魯-納塔爾大學的 Leanne Sedowski 廣泛研究區域服裝和紡織工業,他說:“ 我們對萊索托近三個月發生的事情感到震驚。” 新工廠已經開工,多種纖維協議結束后,當地工作機會從53000個降至40000個,現在已經回升至44000個。這個數字將在7月底達到48000個。
Sedowski 說,政府干預已經產生不同的效果。萊索托政府采取幾項主動措施,創造一個有利的商業氣候,政府官員經常與企業碰頭。而南非大部分企業家則從來沒有見過負責紡織工業的部長。萊索托的企業家們都親自見過貿易部長 Mpho 'Melie Mali,還有他的手機號碼。如果一個集裝箱壓在邊境,他們就給他打電話。Morris 說,萊索托的情況說明,工業政策非常重要。
在南非,政府正在制定一個為服裝和紡織工業解圍的計劃。阻止中國進口僅僅是這些措施之一。Morris 說,行業工會和工業必須聯合起來,創造一個更加合作的價值鏈,這樣南非才能進入全球競爭。Sedowski 說,盡管南非仍然面臨巨大的挑戰,但區域國家將南非視為區域領導,很少有其他國家能做到這一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