深圳離時裝之都有多遠 何時能成東方米蘭
- 深圳現有服裝企業3600余家,知名服裝品牌600多個,產業產值超600億元
深圳能否成為東方的“米蘭”
深圳的諸多傳統產業中,服裝行業的“臉孔”變化讓人遐想萬千。這不僅表現在數量上的積累,更重要的是,還表現在質量上的突破。在國內一些重量級城市相繼提出建設“世界時裝之都”的競爭格局下,深圳的服裝行業將向何處去?深圳離“世界時裝之都”還有多遠?
米蘭是意大利乃至“世界時裝之都”。米蘭時裝周被業內人士譽為引領意大利時裝設計和消費新潮流的晴雨表。從今天起,本報推出連續報道《深圳能否成為東方的“米蘭”》,從現狀、優勢、文化、瓶頸、對策等方面進行報道與分析。敬請讀者垂注。
細數深圳的城市名片,“深派”品牌服裝應是最時尚的一張。
用谷歌搜索,不到一秒鐘,你就可以得到關于“深圳服裝”的中文網頁一千多萬個。統計數字則傳遞出另一抹令人動心的色彩:深圳知名女裝品牌設計制造企業達600多家,在全國一類城市、一類商場,深圳女裝占據了60%到70%的銷售額。
2006年春夏之交,來自南國鵬城的浪漫與典雅如同清新季風,風行大江南北——
4月,“深圳·杭州CHIC2006聯合新聞發布會”在北京昆侖飯店舉行,深圳市服裝行業協會與杭州杭派女裝商會簽署深杭兩地服裝產業戰略合作協議;5月,60余家深圳服裝企業老總集體包機飛赴江蘇無錫,參觀有全球最大紡織服裝交易中心之譽的新世界國際紡織服裝城,簽署進駐戰略協議;6月,長沙芙蓉區女人大世界商城抵深招商,深圳200余家品牌女裝企業齊齊到會,相談甚歡。本月底,第六屆中國(深圳)國際品牌服裝服飾交易會將在深圳會展中心舉行。上海、北京等六個服裝業代表城市的企業首度牽手同臺舞炫。
600多知名品牌,紡織服裝業超600億產業產值,3600家企業集聚,時尚名片背后的實力與潛力,讓人對深圳打造東方“時裝之都”的夢想浮想聯翩。
品牌的價值
“價格貴,因為它們是深圳服裝”
寶安區大浪街道辦副書記楊東輝一直在負責深圳服裝產業集聚基地的籌建工作,他總忘不了發生在寧波服裝展銷會上的一件事:展館中深圳服裝價格明顯高于當地服裝,但前來觀賞和訂購的卻絡繹不絕。楊東輝不解地追問緣由,當地陪同官員的回答很簡單:“因為它們是深圳服裝。”
深圳粉藍服裝公司總經理李躍飛原來在長沙經銷長三角的一些品牌服裝,一次服裝展銷會上,他邂逅了深圳服裝,被深深吸引。不久,他就“移情別戀”,放棄多年經銷的老牌子,選擇了深圳品牌服裝,三個月前,他干脆將公司搬到了深圳蓮塘。
提起價格較貴的深圳服裝,人們總會談及兩個品牌:瑪絲菲爾與淑女屋。總部位于深圳市福田區天安民營科技園的瑪絲菲爾,現有員工1300多名,擁有多個系列服裝品牌,每年向中國市場推出近2000個款式,在國內省會及主要大中城市的知名商場設立200多家專柜、專賣店。誕生于1991年、號稱深圳最早品牌的淑女屋,自當年在深圳開設第一家專賣店,便一路高歌,從沿海走向北京,再由北京向全國輻射,現在全國擁有近兩百家品牌店。
近年來,由于市場規模不斷擴大,自有品牌知名度大幅提升,深圳服裝的內銷比重迅速增大,已成為縱橫中國服裝市場的一艘航空母艦,北京、上海、大連、無錫、成都等諸多城市的重頭商業項目紛紛來深招商引資。據不完全統計,深圳現有服裝企業3600余家,知名服裝品牌達600多個,全國品牌服裝市場占有率超過50%。2005年深圳紡織服裝行業實現產值600億元,出口創匯達57億美元,產品遠銷190多個國家和地區。
品牌的轉換
從“勞動密集型”到“知識創意型”
數十、數百名工人擠在一間狹小的房間內,剪刀聲此起彼伏,縫紉機匯成轟鳴,地面上到處散落著各式布頭。這是人們對傳統服裝生產企業的刻板印象。而如今,深圳的主流服裝企業已從這種純粹的勞動密集型狀態向知識創意型產業邁開了大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