產能過剩 引發生產變革
- 一線縫制設備商紛紛將自己的產品定位在中高端市場,從而避免在過剩了的低端產品市場中繼續“痛苦掙扎”。
就像進入脫發“季節”的中年男士,國產縫紉機的價格在集體的抱怨聲中,一步步走向了“虛無”。而這,在一些業內人土看來,同質產品的過剩是一個重要原因。
近來,隨著國家發改委將紡織業圈定為潛在產能過剩行業,并于近日發文,對紡織行業數量型增長方式提出警告。由此,在與紡織服裝行業息息相關的上游,任何風吹草動都能引起聯動反應的縫制行業中,直接致使關于縫制行業是否也存在產能過剩的討論升級。從而導致越來越多的人對目前行業中的價格競爭方式表示了擔心。那么,現在籠罩在紡織行業上空的過剩陰云是否同樣也漂移到了縫制行業的上空?
產能過剩表現在低端產品
每次下班路過公司廠房,江先生總感到由衷的高興,在這傳統的銷售淡季里,看著廠房里每天為趕貨而加班的繁忙場景,身為寶石公司營銷中心的一員,江先生覺得很滿足,在他看來,這都得益于從去年八月份開始,公司將主要精力轉移到國內市場的做法。此刻,讓他認同目前行業中普遍存在的產能過剩這一說法基本很難。
作為國內縫制行業中的僅有的幾家上市公司之一,中捷公司最近發布的第一季度財務報告顯示,今年一季度,中捷公司銷售的縫紉機數量比去年同期增長了16.8%,利潤同比增長37%。從數據上看,中捷并不存在產能過剩。
還有杰克公司,作為我國縫制行業中的骨干企業,杰克公司預計今年的縫紉機業務總銷售額將達到5.7億元,這并不是信口開河,杰克提供的上半年經營數據表明,上半年杰克公司的總銷售額比去年增長了3l%,利潤增長的幅度更是達到了70%。顯然,70%的利潤增長肯定將與產能過剩劃清界限。
近來,隨著國內眾多一線縫紉機制造商的業績報告相繼公布,從今年頭幾個月骨干企業經營情況看,銷售和利潤實現了大幅增長的一線縫紉機制造商并沒有出現產能過剩的跡象。然而,這些骨干企業的“表率”作用卻沒能緩解從業人員對過剩的擔憂。事實上,在一些一線制造商看來,正是因為較早發現產能過剩的跡象,才是自己利潤大幅增長的重要原因。
正在統計今年第二季度經營數據的中捷公司,對下半年的銷售態勢依然樂觀,在中捷公司總經理李瑞元看來,這是中捷公司調配產品線后取得了成效,“就我個人看來,目前,行業里肯定是存在產能過剩現象的,但過剩的并不是中、高檔產品,主要表現在低端產品。在我國,整機企業有300多家,然而,能生產高端產品的卻并不多,像機電一體化、電腦控制產品光開發就得幾百萬,小企業做不了。所以,他們基本上都是在做普通產品,而在這一領域,無論你規模有多大,生產這類產品基本上都不難,門檻很低。因此,對于眾多小企業而言,在低端縫制產品市場中,他們是可以跟大企業競爭的。”
“由此,對于我們而言,隨著公司不斷發展以及鑒于行業目前的現狀,跳出這種從低端產品獲發展空間的階段很有必要,這樣我們才能獲得可觀的利潤,同時樹立起優質的品牌形象。現在我們正處于一個轉型期,在總量變化不大的情況下,我們將原有的低端產品生產線調整為中、高端產品生產線。而這也就是我們第一季度會有這么出色成績的原因,第一季度,我們在總量只增長了16.8%的同時,利潤卻增長了31%。”李瑞元表示道。
與中捷相似的還有杰克公司,從目前的情況看,杰克公司正在計劃放棄低端縫紉機產品市場。負責杰克產品國內銷售的上海營銷公司營銷總監王春元表示,目前,杰克對于低端產品的態度基本上是一個放棄的過程,“與這塊市場的市場容量相比,生產出的產品數量要大很多,雖然低端市場的需求量大,但已沒有利潤了,對于我們而言,只有放棄。”說這話時,王春元在電話那頭笑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