哥弟女裝品牌成功的啟示:成熟女裝市場期待細分
有關調查機構對北京、上海、廣州、成都和大連5個大中型城市女性的調查顯示:女性行政人員在服裝上的消費最多,白領次之,這些女性大多都在30歲以上。而處在這個年齡段的女性卻常常因身材變形,被排除在服裝企業(yè)的目標消費群之外,這就是所謂的目標消費群的定位“斷檔”現(xiàn)象。日前,有關專家就此問題接受本報記者采訪時指出,細分市場及消費群,不僅可以滿足不同消費者的需求,同時,會在無形中擴大了市場份額,并獲得豐厚的回報。
成熟女性選購服裝有兩難
記者在市場調查時發(fā)現(xiàn),很多大型商場都專門設計了類似“青春館”、“淑女屋”等青春專賣區(qū),而適合身材開始變形的成熟女性的服裝卻很少。記者在北京城鄉(xiāng)華懋商場隨機采訪了幾位30多歲的女性,她們都反映很難買到適合自己的服裝。一位易女士說,商場里的衣服看上去都像是給20歲左右的小女孩設計的,對于自己來說款式顯得過于年輕。有些服裝看著還可以,但是穿在自己身上就感覺不好看,好像是走了樣。因為自己已經開始發(fā)胖,一些服裝款式中意,卻沒有適合自己穿的尺碼。自己從春天時就想買一件外套,但是已經到了夏天,還沒有買到。
另一位馬小姐也對記者表示,30多歲的女性,對服裝的要求就是大方、得體,花色和款式都不要太過夸張,既能符合工作時的著裝要求,也能在平時比較隨意的一些場合穿著。但是,這樣的服裝在市場上不太好找,不是花色款式不合適,就是號型不合適,比如肥瘦合適的,長短又不合適,而樣子滿意了,卻沒有合適的號型。經常是跑上大半個北京城也買不到一件合適的衣服。
北京服裝學院服裝藝術與工程學院院長趙平在接受記者采訪時表示,這個年齡段的女性買衣服比較難,首先是和企業(yè)產品的消費群定位有關。有的企業(yè)雖然把消費群定位在了成熟女性上,但大多都是一些知名的品牌。它們的價格相當昂貴,每件服裝動輒上千元,只有高收入群體才消費得起。其次,30多歲的女性選擇服裝會受到文化理念、傳統(tǒng)觀念、審美標準的影響。而且還要考慮自己的工作性質、職位高低等因素。而一些中低檔服裝,從款式、花色、面料、做工上都難以滿足這個年齡段女性成熟的審美要求,于是就造成了看上的買不起,買得起的又不喜歡的兩難現(xiàn)象。
企業(yè)服務意識有欠缺
北京服裝學院科研實驗室潘波對記者介紹說,國家規(guī)定的新服裝型號是由身高、胸圍及體型分類代號Y、A、B、C組成。新型號分類較細致,身高以5厘米為單位,胸圍、腰圍分別以4厘米、2厘米為單位,同時上下裝分別標有型號,以適應消費者的需求。字母Y、A、B、C分別表示不同人的體型特征。Y型指胸圍大腰細的體型,A型代表一般體型。B型為微胖型,C型為胖體型。
中國服裝協(xié)會產業(yè)部主任張廣閩對記者說,雖說現(xiàn)在已經進入了買方市場時代,但企業(yè)服務意識還不夠,為消費者考慮得也不是很周全。大多數(shù)企業(yè)愿意把產品定位在年輕人身上,因為年輕人身材比較好,花色、款式也不受限制,而且號型比較集中,企業(yè)在設計、制版上都沒有什么困難。年輕人的服裝追新求異,更新?lián)Q代快,銷售自然也比較快。而作為企業(yè),肯定是要追求利潤的最大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