多哈回合影響紡織服裝業發展
多哈回合是指目前正在進行的新一輪多邊貿易談判。啟動這次談判是2001年11月在卡塔爾首都多哈舉行的WTO第四屆部長級會議決定的,故稱“多哈回合”。“多哈回合”是WTO成立后,舉行的第一輪多邊貿易談判,其談判涵蓋八大領域,即農業、非農產品市場準入、服務、知識產權、規則、爭端解決、貿易和環境以及貿易和發展問題,主要圍繞如何消除各種出口補貼以及改善市場準入情況等方面。
“多哈回合”談判原定于2005年1月1日前結束,但由于參與者在主要問題上一直難以達成共識,結束時間不斷推后。此輪談判又于2006年7月27日宣布中止,導致整個談判再次陷入僵局。
是什么導致一次次的重新召開談判又一次次以爭執不下而不斷擱淺?
一、歐美聲稱隨時考慮到了發展中國家的利益,但也不時的發出中國和越南等國的紡織服裝出口貿易對他國造成了嚴重威脅的呼聲。進而不斷對發展中國家,尤其是中國設限。從鞋業到布業到成衣的出口設限,不時的挑起傾銷與反傾銷之戰。讓中國的紡織服裝業的發展受到了大大的限制,出口額也出現了下降。
二、在發達國家想方設法限制發展中國家的同時,各大國之間也有著不可調和的利益矛盾。美國和歐盟相互指責,雖然都稱對于談判中止感到遺憾失望,但是更多的是覺得對方讓步不夠。
多哈回合談判中美國欲劃分紡織服裝行業為特殊行業
多哈回合談判中,包括美國全國紡織組織總會(NCTO)、美國制造貿易行動聯盟(AMTAC)在內的9個美國紡織組織聯合致信WTO市場準入談判小組主席斯蒂芬森,要求WTO在多哈回合談判中將紡織品列為特殊行業。
一、全球紡織服裝產業是世界最大的產業之一加重發展中小國及最不發達國家的經濟及社會危機;
二、紡織服裝貿易領域內的市場準入體制羸弱、貿易扭曲。美國對紡織服裝進口提供了慷慨的準入條件,而美國出口商在進入海外市場時往往遇到比美國高8-10倍的關稅壁壘。美業界認為,NAMA目前制定的最終框架實際上是在支持和保護這種關稅上的巨大差異。因此,將紡織業談判獨立于NAMA之外,將有助于改善該領域的關稅不平衡。
三、將紡織品特殊行業可以減緩關稅減讓給貿易優惠安排帶來的沖擊。美國及歐盟各自擁有種類繁多的貿易優惠安排,許多弱小國家從這些安排中獲益,美國也依此出口面料及布料。如果引入非農產品市場準入中的關稅減讓公式“瑞士公式”,將破壞這些優惠安排,使許多發展中國家失去市場,并造成失業。
四、鑒于個別紡織大國通過低估貨幣及不良貸款來壟斷全球紡織服裝貿易,美業界代表認為,紡織品特別談判必須采取必要措施,使全球紡織服裝貿易有序、公平、長期地發展。
多哈回合談判對中國紡織服裝業的影響
多哈回合原本有意調整降低關稅,但是它的中止,直接導致關稅下調的夭折。收到最大影響的就是紡織服裝產業。中國是全世界的紡織服裝出口大國,紡織服裝產業走向趨勢一直受到關注。一直以來的配額制度,就大大的限制了中國的出口。關稅的問題一直不下,中國好多的紡織服裝公司不得不出口到周邊其他國家,然后轉口到歐美等國。于是,有一個問題就出現了--非法轉口。最近關于中國的聚酯短纖反傾銷案、中印絲綢反傾銷案等都是因為出口設限等國際制度原因造成的。
目前,多數國家受到多哈回合中止的影響,因此包括澳大利亞等國家的領導人都積極促進多哈回合的繼續進行,以便將各國的損失降到最小,實現WTO存在的真正目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