紡織服裝出口退稅率可能下調
漢網消息(記者鄧雄鷹)紡織服裝出口退稅率可能從13%%下調為11%%——這一說法仍停留在“據說”階段,卻令本地業內人士緊張不已。
“出口的利潤本來就比較薄,出口退稅率再下調,企業壓力就更大了。”武漢市藝隆工藝品進出口 有限責任公司董事長蔡臘梅感嘆,“這段時間人民幣波動越來越大,配額問題也導致外貿訂單流失,企業已經有點感覺喘不過氣來,而且很多訂單在年初就談好,如果陡然政策變化,打擊太大。”
武漢愛帝集團有限公司主管國際貿易的副總經理嚴淳則認為,出口退稅下調的可能性不大,“但如果是真的,很多企業將會承受不了2個點的壓力”。
此前,關于出口退稅調整一直眾說紛紜,而商務部有關人士也于7月底出面否認了出口退稅調整的消息,然而,7月中國貿易順差再創新高,達146億美元,進一步加大了出口退稅率下調的“呼聲”。
武漢市對外貿易經濟合作局貿管處副處長曹菊英表示,目前尚未接到相關通知。她認為,“一旦成為事實,對武漢一些低附加值的服裝出口企業的打擊將是致命的”。
“對武漢服裝出口企業的打擊將比外地企業更為嚴重。”漢派服裝商會秘書長李群寶如是說。由于武漢產業鏈不健全,本地服裝企業往往要到外地去采購輔料,導致成本大增。此外,目前武漢自營出口和加工“兩條腿走路”的僅有愛帝等少數出口大戶,相當多的外貿企業本身并無生產能力,而且不少企業接到的訂單已經轉手兩次甚至三次,中間環節利潤流失大半。
有企業擔心,降低出口退稅率,意味著國家對紡織服裝出口的態度有變。對此,曹菊英與李群寶均持否定態度,“如果政策實施,其主要目標是轉變服裝企業長期低附加值出口的狀況,促進企業產品結構升級。”
曹菊英指出,出口退稅是國家為了鼓勵企業加強自主創新、改進生產能力,給企業提供的優惠,現在卻有許多企業在與外商談判時將這部分優惠算作利潤算進去,企業從中得到的好處并不多。蔡臘梅也表示,這的確是個普遍現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