誰來影響中國紡織服裝?
- ——寫在首屆中國紡織服裝品牌影響力傳媒大獎全面啟動之際
有人曾說:沒有三宅一生,褶皺的美感都會被熨斗熨平;沒有可可·香奈兒,女性露出膝蓋都可能成為禁忌;沒有依芙·圣羅朗,女人這輩子都有可能與男裝長褲絕緣……
但,上述一切如果沒有傳媒們“前仆后繼”的推動,大師們里程碑式的成就將如何在時尚界接受人們的頂禮膜拜,就顯得有點不得而知了。對處在蓬勃發展期的中國紡織服裝產業而言,“打造品牌”被喊了不止千萬遍,而當這“品牌”與“力”掛鉤之時,“力道”的大小,卻與傳媒有著某種必然的聯系。本土品牌的影響力到底有多大?媒體又將在其中扮演怎樣的角色?
8月19日,由《中國紡織報》主辦,由紡織之都——紹興縣人民政府協辦,中華全國新聞工作者協會、經濟日報報業集團、中國報業協會行業報委員會支持的《影響·中國——首屆中國紡織服裝品牌影響力傳媒大獎》發布會將在北京人民大會堂強勢啟動。
品牌要打哪些榜?
有關紡織服裝評選的榜單數量肯定要遠遠少于中國千萬個紡織服裝品牌的數量,但它和中國的GDP一樣,還在持續增長之中。
對于本土的紡織服裝品牌而言,“馳名商標”、“中國名牌”、“百強企業”等指標已成為其不斷變身的考核表。對于品牌而言,各項榮譽的獲得、各種榜單的發布象征著企業的發展速度和品牌締造者的成就,稱號與排名已成為決定著企業變身速度是應該有的放矢還是狂飆猛進的重要標準。如果在辛勤了十幾年之后,猛然發現品牌仍與這些榜單無緣,那么企業老總是否會考慮將一切推倒從來?
“盡管CHIC展在中國服裝會展業的龍頭地位已定,但是在展會上風光無限的業內大牌又有多少家能夠進入國內的一線商場,又有多少參展品牌能夠在大型商場中銷售名列前茅?這是對展會定位、門檻的一次再思考,同時也是對業內重頭品牌影響力的一個拷問。”這是一位CHIC招展人員吐露的心聲,也是眾多代理商、經銷商參展后的一種評論。
“波司登”羽絨服、“鄂爾多斯”羊絨、“東北虎”皮草、“派克蘭帝”童裝、“愛慕”內衣,這些品牌已在各自領域中擁有了相當多的受眾。從一個層面上講,中國紡織服裝已經進入了品牌時代。但在消費者的認知中,又有多少品牌依然處在“圈內有名、圈外無名”的尷尬境地,又有多少紡織服裝企業擁有加工能力、銷售能力而唯獨缺失品牌影響力。
質量榜要打,因為那是你的準入門檻;實力榜要打,因為那是你走向強大的保障;影響力榜更要打,因為這是中國品牌走向長壽、走向世界的根基。
傳媒要做哪些榜?
對于中國紡織服裝品牌來說,“我在哪里?”是他們在扁平化世界中的母題。他們的共同困局在于:融入世界的加工大潮中是容易的,成為一個擁有影響力并與國際一線品牌爭食的品牌,是困難的。誰能在自家人群中擁有品牌影響力,哪個品牌能夠走出國門影響他家的孩子?
中國紡織服裝品牌的問題產生了,肩負著輿論導向的中國媒體的問題也產生了。“用什么榜來為企業對排名、稱號的狂熱追求行為降溫;用什么榜來使評選不至于淪落為一次無聊的選秀;用什么榜在被冰冷數字填滿后依舊能使紡織服裝的從業者們看到未來的出路,從內心泛起絲絲暖意;用什么榜來為優秀品牌推波助瀾,為品牌受眾購買產品時帶來相當的愉悅……
推理至此,一個重要的概念應運而生:品牌影響力。因為它是對所處行業結構的塑造力,對消費文化的引導力,對產品產業鏈和價值鏈的控制力,對競爭和壟斷的駕馭力,但它更是所有的這些指標的組合。為此,一個有關影響力的榜單隨之而出———首屆中國紡織服裝品牌影響力傳媒大獎。
誰來關注這個榜?
在《首屆中國紡織服裝品牌影響力傳媒大獎》評選的單項獎項目中,出現了一系列誘人的詞匯:
最具行業影響力專業展會:“如果從數量上考核,中國紡織服裝專業展會的數量已近飽和;但從其在世界范圍的影響力來講,我們還缺少了一些令大家不遠萬里跑來參展的魅力。有人曾說評判一個展會不能僅從交易額上分高低,但是一個展會的名聲,卻足可以讓參展雙方受益不止一年。
最具產業影響力紡織之都:在5月紹興召開的全國紡織產業集群工作會議上,又有5個市鎮成為產業集群試點地區。自此,全國得以正名的紡織集群已經突破了百位大關。一個地區因為紡織產業而經濟騰飛,一個地區因為紡織產業而備受矚目,一個地區的區域品牌影響力也由此而生。
最具商業影響力專業市場:中國的紡織服裝專業市場近年來速度增長驚人。盡管建立、運轉、管理一個專業市場并非易事,但是一個成熟項目的回報率,卻能吸引足夠的眼球。在這個“諸侯”林立的時局中,如何吸引廠商的入駐,如何吸引采購商的到來,靠的不僅僅是“鋼筋水泥”大廈林立,而是一個市場興旺的“精氣兒”——市場影響力。
最具戰略影響力領袖企業:在國內紡織業界,有一批企業你很難界定他們的具體身份,因為,其龐大的身軀貫穿了這個產業鏈的多個重要環節。作為風向標式的企業,其影響力必須得以正視。
最具時尚影響力服裝名品:努力使自己的產品做得和別人一樣好還是努力喚起別人更好的感覺,多數品牌愿意選擇前者,然后,他們就會抱怨,為什么相同的東西,卻沒有人愿意付出相同的價錢。這是大多數服裝品牌面臨的困境,也是這個榜推出后立志解決的問題之一。最具流行影響力紡織名品:終端產品需要品牌影響力,作為其上游的產品同樣需要。進口的面料能成為服裝加價的籌碼,為何我們的品牌還缺少如此的底氣?
盡管令人狂熱的“世界杯”已經遠去,但是全中國的紡織服裝品牌依舊“深陷世界杯”——一個梯隊靠生產實力在打入圍賽,一個梯隊靠品牌影響力在打晉級賽。(肖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