適應市場的設備改型牽出半精紡的贏利大空間
在日前召開的全國創新型毛紡半精紡工藝技術研討會上,來自國內從事半精紡設備生產加工及應用領域的相關企業和科研院所200余人令會場爆滿,加座3排仍座無虛席,這種情形完全出乎主辦方——中國毛紡織行業協會和中國紡織機械器材工業協會的意料。于是,主辦方當即決定,另籌時間再安排半精紡座談會,以便為上下游企業提供更多深入交流的機會。那么,何謂半精紡?紡機廠如何與毛紡廠配合開發適用機型?
半精紡面料
順應時尚風
半精紡工藝在上世紀90年代末嶄露頭角,它是介于精梳毛紡和粗梳毛紡之間的一項創新技術,目前我國行業內的半精紡工藝流程大致相仿,都是采用毛紡設備和棉紡設備的有機結合。毛精紡產品紗支高,織物平整細膩,但蓬松性差,且用料范圍較窄,原料損耗高,產品變化小。粗梳毛紡蓬松、柔軟、手感好,原料適應范圍廣,但支數低,條干及粗細節不易控制,易起毛起球。而半精紡產品正適應了當今休閑時尚的主題,穿著隨意、體現個性化發展。其代表產品如絲絨混紡紗、超細柔軟毛紗、純兔毛紗等,既有粗梳紗的風格,紡紗支數又大大提高,條干CV值降低,起毛起球指標亦有改善。
記者從生產企業了解到,在原料應用上,半精紡產品既能加工生產棉、絨、毛、麻、絲等天然纖維,也能生產包括新型功能性纖維在內的多種化學纖維,不僅可做單一成分的純紡,又可適用各種成分、不同比例的混紡。其所制紗線無論是應用在精紡面料、粗紡面料上,或是應用于針織毛衣上,產品風格都是獨樹一幟。經過近幾年的發展,作為國內毛紡行業獨自開發的一項原創性技術,半精紡不僅豐富了毛紡產品的多樣性,在行業中也初具規模,目前全國大約30萬紗錠左右,其中山東省約有13萬~14萬錠。
國產設備突顯
競爭優勢產品
目前,國內半精紡產品檔次比較高,工藝路線也已經基本成熟。在設備配置上,半精紡前道為粗紡的和毛紡設備、棉紡的梳棉機和并條機,粗紡的粗紗機,棉紡的細紗機,后道為精紡的絡筒、并線、倍捻設備。另外,利用毛紡的散纖維染色工藝技術,染色需散纖染缸、脫水機、烘干機,配套切絲機、開松機。半精紡使用的設備完全可以立足于國產,價格大大低于進口毛精紡和粗梳走錠紡設備;而且設備的用工管理及操作維修水平較毛紡要高,成本卻比毛紡管理要低,這些因素使得半精紡在市場上形成了較大的競爭優勢。
半精紡紗線因其自身品種、工藝、管理的一些特殊性,設備選型還是需要毛紡廠和紡機廠共同探討和改進。就多數從事半精紡紗線的生產廠家采用的工藝來看,以改進原料梳理環節為主,機型配置的關鍵點集中在梳理機的選型及毛斗喂入部分的選擇上。棉紡設備的部分型號在發展中,追求的是“高速度,大容量”,而半精紡生產的特點是“小批量,多品種,低車速”,所以并不是棉紡設備型號越新,對半精紡越有利。半精紡在梳理部分大致有兩種型號,一種是FA201,一種是186H,企業反饋這兩種設備都能滿足絨毛紡工藝要求。在喂入毛斗部分也分兩種選擇,與FA201匹配的大多是清梳聯配套;與186H匹配的多是容積式喂毛斗或稱重容積式喂毛斗。其中清梳聯匹配要滿足絨毛紡工藝要求。由于清車困難,體積大、流程長的清梳聯對于小批量、多品種的半精紡工藝不十分適合,因此,適用產品的設備選型就顯得非常重要。國內的青島紡織機械股份有限公司、天津宏大紡織機械有限公司、天門紡織機械有限公司等企業都有分別針對不同原料配比的半精紡改進設備。
配合工藝要求
設備尚需改進
由于半精紡是毛紡生產企業滿足市場需求而開發的新品種,很多企業都進行了大量的現有設備的改進工作,在實踐中摸索出非常有意義的設備技改經驗。與會的毛紡生產企業認為,半精紡與棉紡生產管理相比,突出的特點就是因品種天天變,所以工藝天天變,速比天天調。錫林、道夫的轉速變化特別頻繁,所以改為變頻調速比較方便。并條機也是選擇變頻電氣控制為宜。鑒于半精紡所加工的原料大多靜電嚴重,車間濕度又大,棉紡設備適應不了,出現纏繞羅拉和皮輥等現象,使機器效率大大下降,甚至到無法開車的狀態。因此,紡機專件中如皮輥、皮圈抗靜電、抗纏繞的改善需要專業廠家的專業人士逐步研究解決。目前半精紡廠家多選用各種涂料在皮輥、皮圈表面處理,但效果不夠理想。另外,車間濕度大,對設備特別是專件銹蝕也比較嚴重,所以設備的噴漆、電鍍處理及材料選擇也應是紡機廠專門來研究應對的問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