紡織服裝業面臨大規模洗牌
- 紡織服裝行業經濟將平穩增長并呈洗牌之勢
我國紡織服裝行業產能隱性過剩主要表現在低端環節的低水平膨脹上,而在高端環節,阻礙企業參與國際競爭的主要因素是裝備落后和自主品牌不足。當前的國際競爭日趨表現為裝備和品牌的競爭,我國紡織服裝業進入大規模洗牌期,業界應當抓住這個有利時機,將提升裝備水平和培育自主品牌作為產業升級發展的戰略重點。
江蘇省紡織工業協會會長謝明認為,未來5年我國紡織服裝行業經濟仍將保持繼續增長的態勢。首先,國內需求的增長繼續成為紡織工業發展的主要動因。根據2010年人均國內生產總值比2000年翻一番的預期目標,未來5年國內人均衣著類纖維消費仍將保持較快增長;城市化率的提高、房地產業的發展、旅游業的增長,將促進家用紡織品消費的增加;交通、水利、汽車、衛生等產業的發展將刺激產業用紡織需求的不斷增長。其次,全球經濟增長將為紡織工業發展提供更大空間。根據國際貨幣基金組織(IMF)的預測,2005年到2010年,全球經濟增長速度將保持在4.3%左右,預計未來5年全球纖維消費和紡織品服裝貿易仍會以6.2%左右的速度增長,國際市場容量將進一步擴大。
當前我國紡織服裝業已進入大規模洗牌期。據江蘇省紡織集團總工程師林厚馀介紹,主要表現在兩個方面:一是產業布局正在進行大規模調整。突出表現在上海紡織產業整體向蘇北搬遷,東部紡織企業紛紛到中西部辦廠,東部本地的老紡織企業也開始大規模搬遷進工業園區。二是行業內出現兩極分化的跡象。據統計,2005年江蘇省紡織服裝企業虧損總額是30.52億元,同比增加了39.30%;紡織服裝產業的總體利潤同比增長了32.09%。這表明經營得好的企業利潤進一步提高,而經營得差的企業虧損在加劇,企業虧損加劇的主要原因是低水平重復建設嚴重,導致惡性競爭,利潤不斷降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