創新無止境——“行業技術創新獎”獲獎產品展示
2006年8月31日,中國縫制機械協會第八次會員代表大會暨八屆一次理事會在廣州順利召開。在中縫協八屆一次理事會會上,中國縫制機械協會向獲得行業“十五”期間“行業技術創新獎”的企業及科技項目進行頒獎,分別授予北京興大豪科技開發有限公司的BECSl28新型金片繡控制系統、上海威士機械有限公司的NHI—Q1000B氣動式雙壓熱熔粘合機、西安標準工業股份有限公司的GC68系列雙針電腦平縫機等13個項目相應等級的“十五"期間“行業技術創新獎”,以表彰和鼓勵企業及其科研人員在“十五"期間行業科技創新工作中做出的貢獻。
對于許多入來說,人們對國產縫制設備的印象一直停留在上世紀80年代老式縫紉機的形象上。近20多年來,中國縫制機械行業取得了飛速發展,我國縫制機械產量占世界縫制機械總產量的70%以上,國產縫機企業的綜合實力不斷提高,我國已經成為世界縫制機械生產大國。但是目前國內縫制設備企業自主創新能力的缺乏和自主創新意識的薄弱導致了國產縫機產品還屬于中低端市場,處在國際分工價值鏈的低端位置。
國產產品的科技水平與國際先進水平還存在一定的差距,缺乏具有自主知識產權的核心技術,高技術、高附加值產品的高端市場基本上由國外企業占據。中國縫制機械協會常務副理事長何燁指出,目前中國縫制機械行業結構調整的任務還很艱巨,企業需要花更多的時間、精力和成本來研發大量具有自主知識產權的高、精、尖產品。
當前,我國縫制機械行業技術創新方面存在的主要問題是:以技術引進為主,產品開發以仿制為主、工藝和裝備落后,競爭力弱、信息技術應用上存在差距,以及科技人才隊伍建設滯后。如何提高自主創新能力是中國縫制機械行業持續、健康發展的關鍵。自主創新是國民經濟持續穩定增長的持久動力,是推進中國機械工業發展和振興的重要保證。
根據中縫協2003年“科技創新推動年”關于對縫制機械行業“十五"期間申報立項的科技項目組織驗收和進行“行業技術創新獎”評選的有關精神和規定,從今年3月起,中縫協組織專家項目驗收組先后對行業14家企業申報的30個科技項目進行了驗收,并于7月10-11日在江蘇海門市召開的中縫協科學技術委員會2006年工作會議上,成立由科技委委員組成“行業技術創新獎評選委員會”,對由專家驗收組提名的17個科技項目進行了初評和表決。經評選委員會打分和評議,一致提議授予13個項目相應等級的技術創新獎項。
部分獲得“行業技術創新獎”的產品出現在了最近于廣州舉行的SCISMA2006上,備受眾多專業觀眾關注。為了能讓讀者對這些產品有一個深入的了解,下面我們將這些獲獎產品向廣大讀者一一介紹。
一等獎
BECS128新型金片繡控制系統——北京興大豪科技開發有限公司
二等獎
NHJ-Q1000B氣動式雙壓輥熱熔粘合機——上海威士機械有限公司
三等獎
HLY-18B電腦控制自動開袋機——上海惠工縫紉機三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