鞋業闖世界 康奈“三步走”
- “全世界每兩雙鞋中就有一雙是中國制造的。”但中國鞋在國外“走”得并不順暢。除了十月份歐盟反傾銷案的終裁意見前途未卜,中國鞋業自身也存在著很多問題。
有關專家指出,中國鞋業最近幾年發展速度很快,但大多是貼牌生產,只能得到相當于銷售價格十分之一左右的加工費,顯然是靠低廉的勞動力在支撐鞋業出口的繁榮。自主品牌的缺失,低檔鞋的定位,以及反傾銷稅的征收,使中國鞋業出口利潤越來越小。
中國皮革工業協會理事長徐永指出,中國鞋業要想在國際上有一席之地,必須樹立自己的品牌。國家對鞋業提出了產業結構調整的目標,要求全行業用15年左右的時間打造3個至5個國際品牌,實現從鞋業大國向鞋業強國的轉變。
商務部外貿司綜合處處長朱興龍說,要追趕國際制鞋業的腳步,必須實現多種形式的合作,達到雙方共贏??的渭瘓F的“三步走”戰略給中國制鞋業提供了一種模式:第一步是走出去,去境外開店實現品牌輸出,目前康奈已在20多個國家開設了100多家專賣店;走出去以后還要走進去,融入當地的游戲規則,比如在法國,和百貨連鎖企業合作,用法國人的營銷方式打市場,既給他們創造了機會,又能融入當地市場。前不久,康奈在巴黎市中心塞巴斯托堡開設一個面積280平方米的旗艦店,樹立了與國際品牌比肩而立的形象。最后是走上去,以技術創新打入高層次市場,與英國鞋類研究機構SATRA合作,使用其技術標準,生產符合歐洲人腳型的皮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