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制造欲成世界名牌,不易
同樣音學品質產品價格相差100萬
“品牌萬里行·振興東北行”一行近日抵達遼寧營口,在盼盼安居股份有限公司舉行了全市名牌企業老總演講會議。東北鋼琴(集團)公司總經理張大鳴的演講引起了眾多在場記者的興趣。
與一個個不厭其煩夸贊自己品牌的其他老板不同,張大鳴在寥寥數語的演講中,談的是中國制造在國際市場中的艱難處境,指出成為世界名牌并非一朝一夕的功夫,中國制造要想成為高價的名牌,需要企業乃至整個國家數十年的不懈努力。
張大鳴透露,同樣音學品質的鋼琴,中國產品與歐洲產品的價格猶如地下和天上之別。德國產品賣120萬元,而中國產品只能賣20萬元。在這樣的前提下,歐洲國家生產的樂器自然也被視為正宗。別說中國產品被當作低端產品低價銷售,就是質量一流的日本產品,到了歐美國家,也一直備受冷落,價格明顯偏低。
營口東北鋼琴(集團)公司是國內三角鋼琴產量和品種最多的生產企業,而三角鋼琴是鋼琴制造領域的高端產品,可代表一個鋼琴企業的綜合技術實力。2005年完成工業總產值28646萬元,鋼琴銷量29423架,其中三角鋼琴6550架,銷售收入2.91億,出口創匯2242萬美元,利稅總額3508萬元。據說產品除暢銷國內市場外,還遠銷美國、歐洲等30多個國家和地區。
如果上述情況確實的話,看來這家公司過得還不錯。不過,張大鳴在與記者的談話中,沒有重復上述內容,講的都是似乎“信心不足”的話題。他認為,一個國家的整體形象,很大程度影響該國產品的命運,很難有哪個中國的牌子能夠獨受,“如同一件看起來很不錯的西服,你打算掏5000塊錢買,如果我告訴你是老撾、緬甸或者非洲國家生產的,你還會接受這個價格嗎?可能就是1000塊了!”
這當然不表示張大鳴打算投降:他已經拒絕了試圖控股的外資。
這家公司的品牌有點特別。它使用一家瑞典廠家的“Nordiska”品牌,這個牌子是1988年從瑞典花錢買來的,目的是為了迅速掌握世界鋼琴先進技術水平,所以該公司全部買斷了瑞典一家工廠,自然就擁有了對方的商標。
一般的說,擁有瑞典商標,聽起來要好些。但是,產品上需要注明生產廠家,到頭來還是“中國制造”。到底是為什么?經過記者的追問,張大鳴只好道出了一段隱情:原來東北鋼琴(集團)公司,就是上世紀80年代曾經以“返本銷售”而聞名的“幸福”牌鋼琴的生產廠家。“返本銷售”使廠家聞名全國,但卻將工廠帶進了死胡同,砸了自己的牌子。所以以后就有了從頭到腳全部買斷瑞典工廠的后話,一方面是買技術,另一方面是買一個“結束過去,開創未來”的新品牌。
之所以談起這段臉上無光的往事,張大鳴的目的還是為了說明,創造一個品牌實在不容易,而創造世界名牌,就更不是一朝一夕之功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