服裝品牌與媒體之間如何實現雙贏?
- 在日前舉行的富貴鳥男裝·中國服裝品牌與傳媒戰略聯盟峰會上,各方人士一致認為,服裝企業打造品牌離不開媒體,雙方要實現雙贏必須學會如何開展由內而外的合作,企業應該提高對媒體的認知程度和選擇能力,媒體應該在為企業做好服務的同時自己原則和操守。
原經濟日報總編輯、中國名牌戰略推進委員會副主任艾豐認為,產品的質量可以在企業內部造出來,但品牌絕不可能在企業內部造出來,一定是在市場上、在社會上造就出來的。怎么在社會造出來呢?就是要傳播,只有傳播出去才能讓企業樹起品牌,產生效益。因此,傳播是打造品牌的手段。傳播有三個主要途徑:廣告、新聞、公關。這三種主渠道都離不開媒體。據此看來。品牌與傳媒之間關系應該是非常密切的。
據粗略估計,目前我國的服裝品牌至少在1萬個以上。服裝時報社社長周泉認為,最近幾年我國服裝品牌層出不窮,品牌的內涵和運作手段都在不斷提升,但服裝品牌與傳媒的合作可以說并不順暢,服裝品牌與傳媒之間的深層利益架構沒有真正的搭建起來,一些品牌對傳媒作用的認識還很不清晰。為此,服裝時報在’2005中國服裝服飾博覽會期間策劃舉辦了此次以“品牌·傳媒·價值”為主題的峰會。
《中國企業家》雜志社社長劉東華說,總體上服裝品牌企業與傳媒之間的結合互動非常不夠。作為媒體人,他認為無論是綜合媒體還是專業媒體,在面對一些企業做品牌、投廣告時提出的一些特別要求,如果涉及原則和操守問題,媒體一定要堅持不讓步,這樣反而更能獲得企業的尊重和認同,獲得更長期的利益。從這個角度上看,兩者的相互選擇和合作也可能是挑剔的。
那么,在企業做品牌的過程中,媒體到底能運作什么呢?《中國紡織》出版人魏林認為,第一是正義公平,第二是服務,包括廣告服務、信息服務等方面。他說,我們的服裝品牌要真正在競爭中強起來,需要媒體敢于說“不”,敢于面對和批評行業里的不良現象,要敢于指出企業品牌運作中的不足之處,形成品牌成長的良好輿論環境。
從媒體業界權威專家的角度,艾豐指出,我國大多數企業不太善于利用新聞這個渠道,其實從某些方面來看,對于企業做品牌,新聞的傳播效果比廣告更好,花費也能省去不少。艾豐還為企業歸納了一些對媒體的認識誤區:誤區之一就是過分強調廣告,而忽略了新聞渠道;之二是有的企業重視了新聞渠道,但在實際操作中,把企業有經營價值的東西等同于新聞價值,不懂新聞價值與經營價值的區別,因此無法用好新聞這個渠道。之三是把經濟體裁、新聞體裁當成廣告題材;之四是不善于抓住新聞時機;之五是不善于組織新聞發布會,沒能有針對性地為到會記者提供足夠的采訪條件和素材;之六是不懂得新聞也有競爭,因此在進行重點宣傳報道時要沒有考慮到媒體間的競爭,而影響了傳播的目標效果;之七是重視銷售網絡而不重視輿論網絡建立;之八是重視其他人才的培養,但不重視企業新聞公關人才的培養。
安徽白馬商業經營管理有限公司董事長汪登厚談到,品牌、企業和傳媒之間的合作應該是由內而外,企業要注重和媒體交朋友,要清楚與媒體合作是需要:企業需要借助媒體來贏得品牌的知名度和消費市場;提升企業或者品牌社會價值;解析品牌的內涵和背后的故事;保持消費者對品牌的持續興趣和關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