童裝市場的特點
- 一、童裝行業是一個勞動密集型產業
童裝行業的加工和生產組織過程不需要大型專門化的機械設備,可以在較少的資本投入下運行,盡管近年來高新技術如CAD、CIMS和先進的生產組織方式被不斷研制出來并投入應用,但絕大多數企業仍未脫離傳統的模式。這使得童裝行業對勞動力成本頗為敏感。隨著一些國家和地區勞動力成本的增加,童裝行業加工產業的轉移也隨之發生。
二、童裝行業缺乏規模經濟效應
較少的初始投入和較低的固定資產投入,以及加工過程中相對的獨立性和分散性,童裝行業并無明顯的規模經濟效應,事實上,由于近年來童裝周期的縮短、品種增加和批量減少,總體來說行業的平均規模(按每個企業的平均員工數衡量)并沒上升。
三、童裝流行周期短、季節性強、變化快
童裝流行周期短不僅表現在童裝季節性的更迭,也表現在童裝季節此一時彼一時的差異,這種差異可能發生在面料、色彩、款式、設計和其他配套方面,不斷地為消費者提供新的產品和服務。這種快速變化,一方面給童裝企業帶來無限的機會,另一方面也給童裝企業經營帶來風險和不穩定性。
節日期間童裝市場敏感性強,突出了產品特征,特別是每年六一節和春節兩大銷售時段,常稱六一節為童裝市場的“小年”,春節為童裝市場的“大年”。
在服裝中,童裝的更換是最快的。眾所周知,兒童在生長發育階段,其衣服的淘汰頻率顯然高于成人。有關統計表明,一個1歲兒童的身高達90cm,而2歲兒童的身高已達到120cm,在服裝中,這就相差了兩個尺碼。顯然,童裝的變化較快。
四、童裝產品開發和展示的時效性
童裝產業鏈中的每個環節定期向它下游企業展示其新產品。過去,整個產業的每個部門都根據傳統的因素來展示其新品種的:季節的變化、客戶定貨后生產所需的時間、產品開發者評估市場動向所需的時間。一般來講,童裝產品從設計階段到消費者手中需要一年或更多的時間。但是,如今變化迅速的市場和新的信息技術已經大大地改變了傳統的童裝商業運作模式。童裝新產品開發和銷售所需的時間頻率已大大縮短。很多過去費事的工作由于采用了計算機技術已減少了各階段的時間,如通過采用計算機輔助設計,童裝生產商和零售商可以一起觀看電腦屏幕來開發新產品,而無須再經過制作樣衣來看效果。這種變化已經徹底改變了童裝生產銷售的時間表。傳統的產品流通周期已經被更新、頻率更快的新產品上市所取代。這種情況使更多的童裝零售商和生產商聯手起來加快產品的流通速度,雙方都想取悅消費者。很多公司通過早期小批量定單進行消費測試來確定消費者是否真正喜歡它們的產品。如果產品受歡迎,生產商會快速地生產和送貨,因為新的技術可以保證它們對市場作出快速的反應。
五、童裝的品牌效應
童裝的實際意義已遠超出遮體御寒的基本功能,從美學意義延伸的文化價值和從象征意義延伸的社會價值,使得不同童裝的價格差異非常大,品牌顯得尤其重要。在計劃經濟年代里,沒有人去關心品牌的價值。但是今天,中國經濟已經步入市場的軌道。縱觀國內外一切成功企業,無一不擁有一個著名的品牌。一般來說,服裝發展可分為四個階段:工業化階段、自然品牌階段、品牌階段和多元化階段。顯而易見,我國童裝業正處于第二階段,有些先行童裝企業有向品牌階段轉化的趨勢。自然品牌階段最主要的特征為品牌之間可以替換,目前我國絕大多數品牌正是如此,它們缺少個性風格,消費群體不穩定。這就要求童裝企業花大力氣提高產品的質量,培養出優秀的童裝設計師,加強品牌的廣告宣傳,注意產品的形象設計,導入服裝企業的CI戰略系統,提高企業知名度,創立屬于自己的名牌,同時,要注意商標注冊等品牌保護措施的執行。
六、相關產業多
童裝行業除了與紡織業、零售業有關外,還與輔料行業、出版業、營銷咨詢、廣告代理、公關代理、行業協會、流行信息服務等部門有密切的關聯。所以說童裝行業的相關產業多。
七、兒童服裝有被動消費和誘導消費的兩重性
童裝的直接使用者雖然是兒童,然而消費者卻是他們的父母。兒童對服裝消費多少經驗,完全是憑直覺和興趣,所以說很容易被電視廣告、新型的款式等所誘導。而他們的父母才是購買者,有的父母雖然覺得服裝不太適合孩子,但經不住孩子的軟磨硬蹭,一般最終還是購買了。所以說兒童服裝有被動消費和誘導消費的兩重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