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退稅新政”力推浙江外貿轉型
一個信號
“退稅政策原意是鼓勵企業出口,但在這些年的實施過程中,很多企業利用退稅空間競相壓價。比如紡織業,現在的行業平均利潤率不足5%,退稅率降低了,很多企業出口就變成了無利可圖。”日前,寧波海田國際貿易有限公司總經理王海生對記者說。
此次退稅新政的起始執行時間,距今年秋季廣交會開幕正好一個月。在一些浙江外貿企業看來,這也并非偶然,其中有為企業留出時間調整訂單價格的技術考慮,但更主要的,“是要通過這次秋季廣交會放大退稅調整的信號意義,畢竟,這次是第100屆廣交會,對中國外貿有著非同尋常的意義。”王海生說。
一次洗牌
盡管在這次調整中,鋼鐵、有色金屬等許多資源性產品徹底取消了退稅待遇,但是,讓業內人士最關注的,還是這兩年來事態頻頻的紡織業。
“勞動力成本上漲,原料價格上漲,人民幣升值,現在退稅又下降兩個點,做紡織品出口難度大大增加了。”在電話里,紹興天馬印染有限公司副總金小水的聲音有些凝重。他給筆者粗略算了這么一筆賬:退稅下調一個點,一米布的利潤就減少一角錢。去年該公司面料出口額5000多萬美元,以此計算,今年就有上百萬元的利潤將要流失。
“能不虧已經算是相當不錯了”。根據嘉興欣悅印染有限公司財務總監陳申望的計算,如果將去年匯改以來的人民幣升值因素考慮在內,在目前紡織業平均利潤不足5%的情況下,此次退稅下調兩個點意味著,那些利潤在3%以下的紡織品企業,要面臨虧損的嚴重后果。因此,“這次退稅調整,可能會導致紡織行業的一次洗牌。”
可能洗牌的還不僅是紡織業。同樣屬傳統勞動密集型行業的家具、塑料、打火機等產品的出口退稅率,也由13%降到了11%,而這些都是浙江的優勢出口產品。
然而,并非所有企業都擔心洗牌。雖然坦言在退稅調整后的一段時間內,訂單可能會減少,但是陳申望還是自信地表示,通過多開發新面料,減少常規品種的生產,應對目前的行業變局應該沒有問題。在他看來,紡織業出口規模的下降未必是一件壞事情,“如果結構能夠因此得到優化的話”。
一種前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