專家熱議出口退稅新政
9月14日,財政部、國家發展改革委員會、商務部、海關總署、國家稅務總局5部委聯合發出通知,調整部分出口商品的出口退稅率,同時增補加工貿易禁止類商品目錄。
國家發改委宏觀院對外經濟研究所所長張燕生認為,這次調整與2004年的調整一樣,仍屬于結構性微調,顯示出了連續性。經過兩年的連續的調整,手段針對性更強,也更市場化。
調整背景
這次調整出口退稅是在怎樣的背景下做出的呢?部分專家紛紛表示了看法。
商務部研究院中國對外貿易研究部研究員梅新育博士表示,8月的貿易數據剛剛出來,當月外貿順差再創新高,達188億美元,連續第28個月實現貿易順差,但前8個月的出口增長有一些水分,由于一些企業擔心出口稅率調整而搶關出口,比如銅和鋁材的國內、國際價格出現了倒掛,一些企業為了得到退稅,虧本出口,給國家造成了損失。
而國務院發展研究中心對外經濟研究部副部長趙晉平表示,巨大的貿易順差進一步鼓勵了外匯儲備的增加,估計今年外匯儲備將達到1萬億美元的規模。而貿易順差過大,將進一步增加人民幣升值的壓力。這不利于中國的宏觀經濟和貿易政策的穩定。目前的中國的貿易順差是結構失衡和總量失衡的問題都存在,長期下去也增加了我國和貿易國之間的摩擦。
財政部財政科學研究所副所長劉尚希則認為,此次調整出口退稅稅率,是政府對國內、國外、政治、經濟、社會全盤考慮的結果,原因比較復雜。除了與近來投資偏熱,出口增長比較快有關外,還有一個重要原因是,今年上半年的能耗指標沒有完成。
“而在這個時候公布調整出口退稅,也有向主要的貿易伙伴表示降低順差的努力的意思。”梅新育補充道。
此前人民幣升值3%左右,對于出口的增長起到了一定的抑制作用,但從今年以來的出口情況看,效果是不明顯的,趙晉平認為,選擇出口退稅的手段合情合理,時機的選擇上也比較合適。
行業影響
這次調整出口退稅,取消了一些“兩高一資”(高耗能、高污染、資源型)產品,如煤炭、金屬陶瓷等的出口退稅。
國家發改委宏觀院能源研究所研究員姜克雋說,“這是一個非常好的訊號,表明國家的整個政策轉變為不鼓勵高耗能產品的出口”。姜克雋表示,對高耗能產品還需要進一步加征出口稅。
紡織行業分析師認為,調低紡織品退稅率2個百分點,從13%降至11%,將使今年紡織行業減少利潤1.5%左右,這對紡織行業的下游企業以及上游產業鏈都會有一定的影響。
此外,這次調整退稅,將142個稅號的鋼材出口退稅率由11%降至8%。
冶金規劃院副院長李新創表示,新的出口退稅政策對鋼鐵企業肯定會有影響,但影響到底能有多大還有待觀察。由于今年的訂單都是在年初就已經簽好,而且目前國外的鋼材價格比國內每噸貴100美元左右,所以即便是出口退稅減少了,有些企業肯定還是會出口。
這次除了取消和調低了部分產品的出口退稅,還調高了重大技術裝備、部分IT產品和生物醫藥、農產品加工品的出口退稅率。
梅新育表示,這次對農產品出口退稅率由5%或11%提高到13%,提高幅度很大,退稅率已經不低了。此前,我國的農產品的進口關稅率是全世界最低的,我國農民在國內和國外貿易中基本沒有補助。這次提高農產品出口退稅,是對農業發展的支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