紡織業直面出口退稅下調
傳聞數月之久的出口退稅政策目前已經揭開面紗。新政策在為重大技術裝備、部分IT產品和生物醫藥產品以及部分國家產業政策鼓勵出口的高科技產品帶來利好的同時,也讓紡織企業等資源性行業的產品出口面臨壓力。前者出口退稅率由13%提高到17%,而后者則由13%降至11%“勞動力成本上漲,原料價格上漲,人民幣升值,現在退稅又下降兩個點,做紡織品出口難度大大增加了。”紹興天馬印染有限公司副總金小水的聲音有些凝重。他粗略算了這么一筆賬:退稅下調一個點,一米布的利潤就減少一角錢。去年該公司面料出口額5000多萬美元,以此計算,今年就有上百萬元的利潤將要流失。
“能不虧已經算是相當不錯了”。根據嘉興欣悅印染有限公司財務總監陳申望的計算,如果將去年匯改以來的人民幣升值因素考慮在內,目前紡織業平均利潤不足5%。此次退稅下調兩個點意味著,那些利潤在3%以下的紡織品企業,面臨著虧損的嚴重后果。
浙江某大型紡織企業的負責人算了這么一筆賬,紡織行業的利潤大約維持在3%~5%,按去年寧波市紡織品出口17.8億美元計,退稅率下調2%,紡織企業將減少退稅2.8億人民幣,這必將使不少紡織企業和外貿企業更加捉襟見肘,甚至難以維系。
另據了解,出口退稅政策對深圳紡織行業帶來的影響也相當大,不僅會造成企業成本提高,而且還可能對拓展國際市場造成影響。深圳市紡織行業協會秘書長張景升認為,深圳企業只有依靠提高附加值和自主創新建立完整產業鏈,才能走出困境。
據深圳一些紡織品企業反映,目前他們的平均利潤率在3%左右,大部分紡織品企業處于“微利”或者“白干”的狀態。出口退稅下調2%,對本已處于微利狀態的紡織出口企業無疑是雪上加霜,讓企業帶來的陣痛是難以承受的。
“紡織品出口退稅率下調2%,我們一年損失約1000萬人民幣左右。除了提高紡織品價格外,沒有別的可行辦法,只有提高2%價格,利潤才能與調整前相持平,但是這畢竟是我們一廂情愿,絕大部分購貨商不會接受此價格,憑借良好的信譽、多年的交易,一些鐵桿購貨商可能會接受1%的提價,另外的大部分購貨商不會接受此價格。”深圳某紡織服裝企業歐美貿易部經理劉曉輝如是說。
“除了提高產品價格外,另一方面我們必須壓低上游供貨商的原料、輔料價格,例如布料、扣子、拉鏈價格等,但是供貨商是否能調低價格也很難說。出口退稅率的下調和勞動力成本的上升,帶來的后果是大部分海外購貨商可能會選擇目標轉移至價格有比較優勢的國家和地區。”威海紡織集團進出口有限責任公司的高層人士認為,其結果是很多小型服裝企業將遭遇倒閉的危機。
“進入2006年以來,受輸歐美紡織品配額限制、原材料、勞動力價格、匯率上調等多方面因素影響,中國紡織品出口企業被成本上升等諸多問題所困擾。”山東煙臺一紡織企業負責人稱,目前已經有很多訂單滑落到巴基斯坦、印度、越南、柬埔寨等東南亞國家,如果降低服裝出口退稅稅率的話,國際訂單將會加速轉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