繡花行業優勝劣汰不可避免
“繡花廠真當賺錢哉,一年不到就可以收回投資。”這是幾年前繡花在紹興剛剛興起時常聽到的一句話。豐厚的利潤,不少人把目光投向繡花行業,布商和外貿企業索性辦個繡花廠為自己服務的也不少。
短短三年時間,紹興縣新增繡花加工廠就有200余家,大大小小的繡花加工企業達400余家。這還不包括家庭繡花作坊。對此,有關部門提醒投資者,繡花產業供大于求局面已顯現,繡花企業也要學會自主創新,從單純的加工中走出來。
新聞故事
茹先生是蘭亭人,在輕紡城從事面料經營10多年了,三年前,看到面料交易利潤空間越來越小,有辦繡花廠的朋友建議他投資繡花行業。“與原來的行業連接,不會隔行如隔山,而且投資不大,一年多就能收回成本……”在朋友的鼓動下,茹先生向村里租了地,買回20張繡花機,辦起了一家繡花廠。
如朋友所說,第一年生意出奇的好,20張繡花機每天轉,繡出來的全是鈔票。“生意根本不用出去找,客戶都會自己找上門。”茹先生說,“那時候,繡花行業真當吃香,有些外貿單子急于趕時間,客戶到處找繡花廠,還要請客送禮開后門。”
沒想到不到兩年時間,業務上門這樣的好事就很少了,茹先生說,現在許多人這問問那瞧瞧,挑挑揀揀,加工費下降了好多不用說,有時機器還有閑起來的時候,不得不到外面去接單。
盡管這樣,茹先生今年還是增加了機臺,擴大規模。“20多張機臺的規模不大不小,小單子吃不飽,大單子又沒加工能力,有些大客戶一看這么幾張機臺,怕到期交不出貨,就不敢下單。”茹先生說,“踏進這個行業要想出來就難了,只能硬著頭皮朝前走,做大做強也許還有生存的希望。”
行業分析
“小的繡花作坊面臨淘汰,大企業之間也將發生一場價格戰,這個局面會維持幾年,這是個優勝劣汰的過程,任何行業都會出現,但周期長短不一樣,繡花行業的周期會相對短些,來得更快,更明顯……”縣經貿局一位負責人如是說。
紹興文理學院經管學院的一位教授認為,每個行業都會有一個拋物線式的發展過程,拋物線前端部分呈上升趨勢,會走得比較累,冒的風險也大,但是吃頭口水的時候,利潤是最豐厚的,當達到拋物線頂端時,會是一個短暫的停留期,這時也是行業發展到極盛的時候,豐厚的利潤和身邊成功的典范越來越多,往往容易讓人心動,這時進入失敗的風險會比較大,但還能抓住機遇的尾巴。當拋物線趨于下降段時,面臨的要么淘汰,要么提升自我,實現第二個拋物線。
新聞縱深
繡花行業需要產業轉型與自主創新,這是走出困境,謀求更大發展的惟一路徑。聚豐紡織包裝有限公司有繡花機200多臺,近年來,企業積極探索,利用原有的機器,產品從單一的服裝面料向家紡類轉變,開發幾十款上千個品種。企業還積極走出去,推介擁有自主知識產權的繡品,贏得了市場和較好的利潤,還實現滿負荷生產。
位于錢清的新安紡織刺繡有限公司投資的是“大機繡”,僅設備當初就要400多萬元一臺,僅一年多,企業已增加到8臺,企業走上良性循環發展道路。企業成立了技術開發部,聘請專業設計人員,關注國際繡花面料流行趨勢,每月開發新花樣幾十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