國內內衣品牌需要一張時尚的面孔
- 國內內衣品牌狀況: 內衣是一種舶來品。如同西裝一樣,中國人從西方接納了“現代內衣”的概念。在歐洲有著百余年發展歷史的時尚內衣,在中國落地只有十幾年的歷史。近年來,隨著中國內衣產業規模的逐年擴大,內衣品牌幾乎以幾何方式逐年遞增。由于中國內衣市場消費潛力很大,某些國外品牌先人一步進入中國市場,開始了市場啟動和拓展工作。以華歌爾、黛安芬為代表的內衣品牌,憑借其國際品牌的運作經驗,迅速打開了中國市場,吸引了一大批追求形象與素質的國內消費者,快速發展為國內內衣行業的領軍品牌。
但在目前,我國內衣行業仍處在產品過剩、品牌短缺的時段。盡管市場發展空間巨大,但國內內衣市場的強勢品牌并不多,市場份額比較分散。據統計,國內內衣市場上,進口品牌約占60%的市場份額,以中國香港、臺灣及日本的產品為主,其大多已在中國設廠生產,大部分售價在50-300元之間;國產品牌約占市場的40%,主要集中在中、低檔市場,售價一般在30-100元之間。
中國內衣行業專家洪一清表示:一個正常的內衣市場,應該是由一兩個占市場份額50%以上的品牌為主導。而目前國內近500億元的內衣市場,形成強勢品牌的并不多。生產規模小,市場高度分散,競爭方式主要集中在價格競爭層面,品牌同質化現象嚴重,消費者期待更適合自己個性的消費品牌,從品牌發展的趨勢上來看,品牌發展除了產品本身的質量以外,更加注重產品的款式、文化內涵與個性化,這是市場的發展趨勢,也是成熟消費者的消費需求,國產內衣品牌的發展必需適應這一趨勢,由“小規模、同質化、分散化”的生產方式,向“以品牌為主導”的規模化經營轉變。誰能整合更多的社會資源,把品牌做大、做強,誰就能取得規模化優勢和品牌優勢,將最終成為國內內衣產業的王者。
與國外品牌相比,國產內衣不僅缺少時尚性,且產品不符合人體尺寸的現象較為嚴重。各品牌之間的特色區分不明顯,造成行業內不規范的低層次競爭激烈。營銷專家認為:今后,國內內衣市場將呈現細分、多元的發展趨勢,行業競爭將向品牌化和規模化方向發展。
內衣品牌需要一張時尚的面孔,更需要一個時尚的氣質:目前國內內衣品牌只做到了模仿國外品牌的面孔,而淡化了自己特有的氣質,那么怎么樣才能讓自己的形象和品牌氣質更加一致呢?僅僅表面化模式化地拍攝產品目錄是遠遠不夠的,此時,更需要來自專業的品牌策劃機構的支持和合作,來達到準確的形象定位和有針對性的市場戰略目標,簡單的說就是將一季的形象定位和市場開發目標更完美地結合,才能實現最終的市場占有提升的目標。
在目前的眾多的國內內衣品牌中,需要一張時尚的面孔,當然沒錯,但這張面孔應該是誰?她的氣質又如何區別與別人?當準確而完美的形象定位區別與品牌自身優勢準確結合的時候,她就一定能在平庸中突顯出來!國內內衣品牌要走的路還很長,就看誰能站在更高的山頂俯視群雄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