內衣行業開始強力“拆圍”
針織服裝,是溫州的傳統產業,其歷史要比溫州的正裝、休閑裝、女裝、童裝要悠久很多,但無論是行業還是企業,她的知名度、產值規模,都不能與時下莊吉、報喜鳥、紅黃藍、美特斯邦威等同日而語。但也曾經為溫州爭創“中國服裝名城”和打響“穿在溫州”戰略做出過貢獻。
“近幾年,溫州的針織服裝特別是內衣行業的發展非常快,遠遠超過了我們的預期。”溫州服裝商會針棉織品分會會長陳中懷告訴記者:“重要的是出現了溫州自己的品牌,像康奈內衣、北極新秀、三針內衣、智升運動服等企業在做品牌上取得了成功的經驗,在國內的內衣市場上異軍突起,為溫州的內衣行業發展起到了領頭和推動作用。”
據陳中懷分析,溫州內衣業就企業單體而言仍未走出小、散、弱的現狀,但綜合生產能力卻非常巨大,全市目前有針棉織品企業數百家,他們生產不同檔次的針織服裝源源不斷地供應國內外消費市場,其中不乏有為國內、國際的名牌內衣作OEM貼牌加工的。從一個層面來說,溫州內衣企業生產品質和開發能力達到了一個比較先進的水平,完全可以和國內、國際大牌放手一搏,甚至已經形成了“溫州內衣生產基地”概念。
2003年是溫州內衣行業的“關鍵年”,在那一年,北極新秀、康奈、三針三家內衣企業在中國針棉織品交易會上抱團亮相,引起了震動,隨后,在三家企業的努力下,成立了溫州服裝商會針棉織品分會。“這對于溫州內衣的發展是戰略性的。”首屆會長、現在的名譽會長倪學善這樣說。
但是,溫州的內衣企業為什么沒有真正走出小、散、弱而很快強大起來呢?
“要抱團作戰!”溫州服裝商會會長鄭晨愛如是說。
“要強力拆圍!”針棉織品分會常務副會長裘日亮如是說。
正如陳中懷所說,溫州內衣行業其實沒有什么優勢,特別是沒有完整的產業鏈,輔料、面料、染整都要借用“外力”。要說優勢,也就是在營銷上。但是各自為戰、相互殺價等惡性競爭時時上演。所謂要抱團作戰,就是在品牌形象、采購、生產、營銷、人才等方面“形成合力、出擊”。“只有把企業間有形、無形的圍墻拆掉,共同享受優勢、分擔風險,才能夠做大做強。”記者在日前召開的針棉織品分會二屆二次理事會上了解到,該會最近剛剛成立一個“品牌提升專案小組”,專門為希望迅速提升又缺乏操作經驗的多家內衣企業做服務和指導,這在溫州是少見的,也是溫州內衣行業強力拆圍、抱團作戰的第一戰。(商報記者章一科/文金魚/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