納米服裝將告別無標準
納米服裝神奇效果將不再由商家說了算!記者日前從有關部門獲悉,由東莞市質量技術監督標準與編碼所、廣東省服裝產品質量監督檢驗站(東莞)、東莞市紡織服裝行業協會負責起草的《納米技術處理服裝》已被正式列入省地方標準。該標準出臺后,將就納米服裝范圍、材料要求、試驗方法、檢驗規則等方面做出明確規定,目前有關標準內容還有待進一步報批。
現狀:新型高科技遭遇互信危機
記者在采訪中了解到,納米服裝一上市就被商家在設計和宣傳中費足了心血。不少商家也是大打納米服裝的保暖、治療、防水、防污牌,有的甚至不惜重金請來明星代言。但無論商家如何宣揚,不少消費者還是持平和心態看待,除了對產品價格偏高的踟躇外,更多人則對這類產品重金背后的效果真實性產生懷疑。
記者日前隨機在天和百貨、海雅百貨、中華百貨等數家百貨公司附近采訪了一部分市民。其中超過90%的采訪對象均表示對納米服裝不熟悉。一位姓張的女士在接受采訪時告訴記者,她去年曾經購買過一件納米服裝,當時銷售人員稱該服裝可以避污免洗,心動之下就買了件500多元的納米外套。剛開始穿時也的確不沾水油,但時間一長就會產生很強的靜電,尤其是每次脫衣服時,只要動作稍微快點還會打得很疼。洗過幾次后,就連衣服的防污染效果也下降很快。
記者隨后來到海雅百貨、中華百貨里面的多處服飾專柜前,但均未發現有納米服裝銷售。有人員表示,這類產品除了價格偏高外,產品真偽也一時難辨,而且缺少對納米概念的詳細說明。
根源:自立標準造成質量參差不齊
據有關負責人介紹,作為一種新型高科技產品,納米服裝尚無專門的國標或行標,在產品質量和鑒別方面存在一定困難。目前東莞從事納米服裝生產的廠家只能依照各自的企業標準進行生產和檢驗,但企業因自身生產經驗和管理水平不盡相同,試驗設備條件等諸多限制,造成市場上的納米服裝產品質量參差不齊。
措施:九方面技術指標被具體量化
據悉,整個標準體系將被分為六大部分,包括:規定內容和適用范圍、規范性引用文件、術語和定義、要求、試驗方法、檢驗規則和標志、包裝、運輸、貯存標準。
記者從草案中了解到,該標準適用于經防水,防油,防污,抗菌、防紫外線等五種納米技術處理過的機織或針織織物為主要面料生產的各類服裝。其中要求部分為標準核心,從材料要求、使用說明、型號、內在質量及外觀質量、特殊性能指標、耐洗滌性能、透氣率偏差、原料的成分和含量、安全性等九個方面來規范納米服裝的質量,并對各個技術指標提出了具體要求。
納米技術是對納米尺度的材料進行合成、控制、工程及處理等過程所需的技術。納米材料的耐用性和小體積,可大大降低資源耗用量,從而減少廢物對環境污染帶來的健康問題。三防功能(防水、防油、防污)是納米技術目前在服裝、服飾方面應用最多的功能,其次是抗菌、防紫外線功能。三防處理即是將具有納米級的微粒的產品覆蓋在纖維表面,或鑲嵌在纖維甚至分子間隙間,由于這種微粒十分微小(小于100 nm),且表面積大,表面能高,在物質表面形成一個均勻的、厚度極薄的、間隙極小(小于100 nm)的“氣霧狀”保護層,正是由于這種保護層的存在,使得常溫下尺寸遠遠大于100 nm的水滴、油滴、塵埃、污漬都難以進入到布料內部而只能停留在布料表面。同時,由于形成保護層的納米級微粒及其微小,幾乎不會改變布料的物性,如顏色、舒適度、透氣性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