石獅服裝產業十八年跨越之路
- 當18年前,石獅撤鎮建市后,它便成為一個服裝的代名詞,所不同的是,18年前,石獅讓人想到的只是一些“洋衣服”、地攤貨,而18年后,提起石獅,人們想到的“服裝名城”,想到的是富貴鳥、威蘭西、拼牌、愛登堡、彬伊奴、帝牌、健健、哈德利、卡賓等一批著名品牌。
18年前,剛建市的石獅“家底”單薄,有的只是500萬元“嫁妝”、1826萬元財政總收入、2.3億元工農業總產值。但憑著閩南人“愛拼敢贏”的精神,經過18年的苦心經營、奮力打拼、開拓進取,石獅國內生產總值以年均30%的速度遞增。2005年,全市實現生產總值170.33億元,比上年增長16%%;財政總收入14.85億元,比上年增長23.05%%,其中地方級收入7.54億元,比上年增長21%%;與18年前相比,如今石獅的財政總收入增長100倍,經濟社會綜合發展指數居全國百強縣(市、區)第22位,經濟綜合實力連續12年位列福建省第二位。
2002年12月24日,中國紡織工業協會、中國服裝協會在北京人民大會堂聯合命名石獅市為“中國休閑服裝名城”,標志著石獅紡織服裝產業邁上一個新的臺階。2004—2006年石獅連獲殊榮,“中國運動休閑服裝名鎮”、“中國西褲名鎮”、“中國服飾輔料名鎮”、“中國童裝名鎮”分別授予石獅下轄靈秀、蚶江、寶蓋三鎮和鳳里街道辦事處,使我市成為最具特色的產業集中區之一,使石獅紡織服裝產業分工更具集群化、產業化和規范化。2003年石獅動工建設總投資15億元、占地1110畝,被譽為國際性服裝物流配送中心、亞洲最大的服裝專業市場———石獅服裝城。首期工程(包括四幢服裝交易區和展覽藝術中心及休閑廣場)已完工,于2005年第八屆海峽兩岸紡織服裝博覽會暨休閑服裝博覽會舉行期間開城融市。石獅服裝城不斷發展繁榮,目前以絕對優勢迅速躋身中國十大服裝批發市場之一。
石獅的發展令人驚詫,每一步的發展幾乎都與服裝有關。
現在,作為中國紡織服裝的生產基地和集散地,石獅已經形成了一條以服裝加工生產為核心的紡織服裝產業鏈,涵蓋紡織、漂染、成衣加工生產、輔料生產、市場營銷等各個領域,產業集群優勢明顯。全市現擁有5000多家服裝及配套行業企業,以服裝為主的注冊商標達4000多個。與此同時,石獅與周邊地區整合成為石獅服裝板塊,進而發展成為一個以石獅板塊為中心的閩派服裝方陣。2005年整個板塊區域紡織服裝產值約600億元,其中石獅紡織服裝產業產值達192億元,占工業產值的62%%,對GDP的貢獻率達65%%以上。
18年的打拼,石獅已不單在國內“揚名”,而且也融入了國際大市場,石獅服裝在國際上享有很高的聲譽。據介紹,石獅服裝50%%出口國際市場,許多國際知名的服裝品牌,如鱷魚、啄木鳥、周織、卡丹奴等都在石獅進行原料采購、訂單生產。
從18年前的以“量”驚人,到18年后的以“質”取勝,石獅正在實現“從小作坊到大品牌”的跨越,在這跨越中,石獅的休閑類面料、服裝的設計開發和品牌運營尤其受人關注,并在休閑人文的長期積淀中,以及對休閑時尚獨到理解的基礎上不斷發展創新,形成了獨具一格的“閩派”特色。以石獅為中心的閩南休閑服裝板塊,無可厚非地成為中國休閑服裝的設計、生產和時尚中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