印度縫機淘金潮漸行漸近
近段時間,中國的縫制設備企業紛紛進軍印度市場,其中一個主要形式就是在印度建立代理點,尋求代理商,并加大了在印度的品牌投入。
“印度市場的發展潛力太大了,完全有可能成為繼中國之后的世界第二大服裝出口國家。”寶石縫紉機集團東南亞市場區域經理馬卸輝對印度市場相當看好。和他有著相同態度的企業負責人數量似乎還不少。因此有人認為,在經歷了“出口寒冬”的季節后,去印度縫制設備市場淘金的的黃金期姍姍來臨了。
印度服裝產業的帶動作用
作為擁有十億多人口的印度,其服裝行業近幾年來的飛速發展引起了世界各國的高度關注。印度的紡織業有著3500萬的就業人口,在就業人數上僅次于農業。特別是在2005年我國部分服裝產品在歐美市場受限,印度進一步擴大了對歐美的出口。據歐委會資料統計:2005年1-9月,印度服裝出口歐盟金額同比增長23.13%。美國商務部紡織品服裝辦公室數據顯示:2005年美國MFA項下服裝從印度進口金額同比增長34.24%。
服裝行業的發展,勢必會帶動上下游產業的發展。但是在印度,作為服裝業上游產業的縫制機械行業卻并沒有表現出相應的發展速度。印度的縫制機械制造業基礎比較薄弱,本土縫紉機生產廠家大多以生產家用機為主,工業用縫紉機生產能力不足。另外,印度的縫制機械產業還沒有形成完整的產業鏈,零部件主要還是依賴進口。
中國作為印度的近鄰,是世界縫紉機生產與出口的主要基地,生產總量約占世界產量的70%,據中國縫制機械協會初步統計,我國2005年縫制機械行業共生產各類縫制機械1550萬臺,比上年增長11%。印度服裝行業的迅猛發展,給中國的縫制機械行業帶來了巨大的商機。
“近年來,印度服裝企業紛紛購置縫制設備,我們的產品供應在印度市場都吃緊了,但是需求量還在上升。”寶石縫紉機集團東南亞市場區域經理馬卸輝對印度的前景充滿信心。
據了解,從2002年開始,寶石縫紉機集團連續三年來保持著200%的增長率。2006年第一季度,工業用縫紉機產值就完成銷售額200萬,雖然同比增長率有所下降,但是馬卸輝表示,由于現在出口印度的縫紉機產量基數比較大,同比增長率有所下降并不表示印度市場的萎縮。
據海關總署數字統計:2005年,我國縫制機械(含整機和零部件)對印度出口總金額達到13288.3萬美元,同比增長170.2%,其中整機(含家用機和工業用機)數量達到20.3萬臺、金額達到12756.5萬美元, 同比分別增長177.79%、179.6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