男裝品牌發展新模式:零售商品牌
- 經歷過制造商品牌和商業品牌(公司品牌)的發展階段后,一種在國外已有的品牌發展模式將成為今后中國服裝品牌營銷的方向,對于男裝品牌來說,這種模式就是零售商品牌。
零售商品牌時代到來
中國本土男裝品牌一路發展到今天,歷數現在依然在市場上存在的老一輩品牌,您肯定想到的是“雅戈爾”、“杉杉”、“羅蒙”、“開開”、“海螺”、“紅豆”等等。這些品牌是上世紀80年代底到90年代初興起的,1994年左右最為風光,但是隨著時間的推移,市場行情也在發生變化。在老一輩男裝品牌帶動下,到1997、1998年以寧波紅幫的代表品牌轉向溫州品牌的崛起,“報喜鳥”、“莊吉”、“法派”等品牌如雨后春筍般迅速進入消費者視線;隨后,福建的“勁霸”、“七匹狼”、“柒牌”、“九牧王”、“拼牌”、“愛登堡”等男裝品牌發展勢頭強勁。講到此處,不得不說的是,廣州作為服裝批發、加工生意的老大哥,其男裝品牌經營發展要滯后于以上地區,2000年左右才開始重視品牌的塑造和經營。
中國服裝行業的發展與意大利服裝的發展很相似,中國現階段服裝品牌的發展相當于意大利上世紀60、70年代的狀況,不同國家的服裝品牌,無論是意大利、美國還是法國品牌,其發展都有一個共同的規律。以中國男裝品牌為例,第一批男裝品牌的前身是服裝制造工廠,品牌的誕生建立在制造業的背景上,可以統稱為制造商品牌,這類品牌有非常大的生產基地和生產加工能力,這一點與國外品牌的發展不謀而合;而在1997、1998年崛起的溫州男裝品牌,大部分品牌沒有強大的加工能力,甚至有的品牌不生產一件衣服、沒有一臺設備,而被稱為“虛擬經營”,可以定義為商業品牌(公司品牌)。如國外品牌ESPRIT、GAP、BOSS等。制造商品牌就像一個澉欖形,澉欖的中間部分也就是生產能力巨大。而商業品牌(公司品牌)是一個明顯的啞鈴形,上游環節包括資金能力、設計研發能力、品牌包裝能力等具有明顯優勢,生產環節弱化,下游的銷售網絡、渠道建設能力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