紡織服裝:以品牌的張力擴容
- “十五”期間已形成門類較為完整的工業體系的威海紡織服裝業,在“十一五”的第一年,依托骨干企業,突出特色產業,注重自主創新,提高營銷水平,在較高層次上實現了快速發展。
紡織產業鏈不斷延伸
國外先進技術、管理經驗和資金的進入,為我市紡織工業提升產業結構、擴大進出口貿易規模創造了更多的機會,威海紡織行業的產業鏈得以不斷延伸。
今年,山花和海馬兩大地毯企業都加快了提升產業結構的步伐:山花地毯引進國外先進設備,在環翠區溫泉鎮建設集紡紗、印染、織造、化纖長絲于一體的山花工業園。據介紹,工業園建成達產后,山花地毯將年新增系列高檔地毯1500萬平方米,尼龍、丙綸長絲8000噸,產能翻一番,可實現銷售收入15.5億元。
海馬集團則瞄準了產業地毯項目,集團一位高層管理人員介紹說,他們的新項目區計劃將于2007年竣工投產,屆時可年產機織高檔羊毛船用和商用產業地毯200萬平方米,機織航空用產業地毯100萬平方米,PU方塊商用產業地毯200萬平方米。
在紡織服裝產業群中,萬得集團、銀潔繡品和魏橋集團等都在努力延伸產業鏈。其中萬得集團以文登家紡城為載體,建設年產1億米的寬幅家紡面料的印染、織造項目,預計到2010年,該項目可達到年銷售收入20億元。今明兩年,銀潔將建成高檔家紡產品制造基地項目。該項目總投資2.5億元,涵蓋電腦程控被芯枕芯生產線、電腦絎縫生產線、泡沫助劑施加噴淋生產線。山東魏橋紡織集團公司在一期、二期工程順利達產后,投資25億元的三期工程即魏橋第二工業園將于2007年全部完工。該公司負責人說,第二工業園項目投產后,魏橋的年生產規模將達到150萬錠,可實現銷售收入100億元。
從貼牌生產到創立自有品牌
“貼牌是無奈的生存之術,創牌才是創造性的發展。”這是今年我市紡織服裝行業的高頻詞。
文登市是中國最大的抽紗產品生產基地和出口基地。為轉變多年來走“貼牌”生產的老路子,文登市啟動了“品牌興市”戰略。市里規定,企業用于新產品研發的資金,必須達到銷售收入的3%;每創出一個山東名牌產品、山東省著名商標或中國名牌產品、中國馳名商標,將給予企業10萬元至20萬元獎勵,給予相關人員20萬元到50萬元的獎勵;企業引進的高層次技術人才的工資、養老保險、醫療保險等,由該市財政按全額撥款事業單位工作人員標準全額撥發撥繳。
云龍繡品集團樹立以品牌為中心的工作思路,積極培植自有品牌,大力開發推銷品牌,以品牌闖市場,向品牌要效益,使品牌意識深入到每個職工心中,貫穿到生產經營各個工序、各個環節,逐步實現了由生產經營向品牌經營的轉變,并在美、英、法、德、意等12個國家進行了“云龍牌”商標的國外注冊,進一步提高了品牌的競爭力,打造出了品牌優勢。“云龍繡”因此被評為“山東省著名商標”,被列為我國重點支持和發展的名牌出口商品,成為全國抽紗行業唯一的出口名牌。經權威機構評估,其品牌價值已達到7.2億元。今年,該公司正在申報中國馳名商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