韓國化纖業將向高附加值產品轉型化纖業將向高附加值產品轉型
- 日前,韓國纖維產業協會與下屬企業召開了韓國纖維產業戰略備戰會議,會上一致認為,韓國纖維企業夾在發達國家和發展中國家化纖企業之間的這種困境必須盡早擺脫,唯一的出路是加快產品結構調整步伐,即壓縮一般日用化纖產品的生產設備和產量,轉而擴充工業用高附加值化纖產品的產量。
據了解,韓國的纖維紡織業界普遍認為目前韓國的纖維紡織工業處于發達國家和發展中國家的“夾擊”狀態,為擺脫這種夾縫困境,化纖生產企業要走纖維與工廠技術產品、BT(生命工程)技術產品、醫藥產品相結合的發展道路。韓國業界的統計顯示,1971年,韓國纖維紡織品的出口額占韓國總出口額的41.6%,1990年下降至22.7%,2005年又降至4.9%;在國際市場上的占有份額,在1988年為8.3%,2005年則下降至3%。為了扭轉這一頹勢,韓國纖維紡織企業在今后十年間,要徹底扭轉目前的被動局面。計劃到2015年,韓國的纖維紡織品年出口額從2005年的139億美元增至250億美元,其中工業用高附加值產品所占比重由現在的約25%上升到55%,在國際市場上的份額由現在的世界第六位升至第四位。屆時,韓國的纖維紡織品與發達國家在供應量和技術上的差距將縮小,與發展中國家之間的優勢距離會進一步拉大,從而徹底擺脫目前被“夾擊”的狀態。
現在韓國的幾大化纖生產企業曉星、科隆和泰光產業等的日用化纖產品日產量已降至原來的1/2和1/3左右,一些工廠的生產設備已經開始進行升級和更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