默克爾要建"大西洋經濟橋"構筑歐美經濟大市場
- 新年伊始,剛剛接任歐盟主席和八國集團主席的德國總理默克爾即對華盛頓進行了一次短暫的訪問。在1月5日與布什總統的會見中,德美領導人重點就中東局勢和氣候保護等問題交換了看法。然而對于亞洲國家來說,尤其值得關注的是另外一個議題,那就是德方提出的建立“大西洋經濟橋”的動議。
所謂“大西洋經濟橋”是指歐洲和北美進一步深化雙方的經濟關系,逐步建成一個跨大西洋的“歐盟和美國共同內部市場”。這個設想近來在德國政界和經濟界頗為流行,也有人把它稱之為“歐美自由貿易區”或者“經濟的北約”。
實際上,建立“歐美大市場”并不是一個新東西。早在1994年,加拿大總理克雷斯蒂安就曾提出北美與歐洲建立“跨大西洋自由貿易區”的構想。當年,這個創意雖然得到了德國外長金克爾、美國國務卿克里斯托弗以及歐盟委員布里坦的鼎力支持,但終因無法克服各方的分歧而中途夭折。
和“跨大西洋自由貿易區”不同,“歐盟和美國共同內部市場”強調的主要是在經濟領域建立共同的法律和技術標準,并以此來減少歐美之間的貿易障礙,降低因標準和法規不同而造成的貿易成本,以達到嚙合歐美市場、擴展歐美經濟的目的。
德國《商報》最近報道說,德國總理府正在著手起草一份大西洋兩岸國家加強經濟協作的文件。主要內容包括:雙方在經濟調節、專利體系、標準制定、資本市場的法規以及促進研發方面要加強磋商與協調。德方認為,歐洲和北美國家具有共同政治制度和價值觀,建立更加密切的經濟伙伴關系符合雙方的利益。構筑“大西洋經濟橋”可以使歐美把“全球化帶來的弊端”限制在最小程度。如果由雙方聯手制定市場規則,特別是在技術領域制定共同標準,將可確保西方企業在經濟技術領域的主導地位,從而戰勝來自亞洲的挑戰,避免西方的富強和價值觀受到威脅。
據報道,默克爾和布什在會談中已經商定,美歐將在經濟方面加強合作。為此,雙方將組成一個聯合工作組,具體協商相關的事宜。
目前,建立“歐盟和美國共同內部市場”的構想得到了德國經濟界的支持。德國方面具體負責此項工作的聯邦議院歐洲委員會主席魏斯曼則希望,最遲在2015年以前建成歐美大市場。
不過,也有不少人對這個計劃表示懷疑。一些專家指出,歐美之間或者歐洲國家之間,目前畢竟還存在著許多利益差異,因此建立歐美大市場的提法雖然聽上去不錯,但實施起來會十分困難。比如:不少美國議員同樣也把歐洲視為與亞洲一樣的競爭對手,他們不愿意與歐洲人合作。另外,歐盟方面也有人擔心,一旦要建立共同市場,歐美雙方的農業院外壓力集團就會首先起來對抗。目前,歐盟為了保護己方農民,對從美國進口的農產品平均增稅至23%。而為了防堵歐洲的鋼鐵、紡織和鞋類產品,美方也將關稅提高到40%。再者,德國的動議也未見得會得到歐洲鄰國贊同。上世紀90年代建立“歐美大市場”的設想之所以流產,乃是因為當時對跨大西洋經濟合作表示懷疑的不是華盛頓,而是巴黎。(文匯報慕尼黑1月6日電/駐慕尼黑記者嚴建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