田民裕 一直在路上
月度人物田民裕 一直在路上
如果時光能夠倒流,田民裕或許會成為在中國技術領域頗有建樹的研究型專家。曾經,他是建國后幾批較早赴德國西柏林工業大學公派訪問的學者之一,技術是他的特長,也是他現在談起來依然熱愛并充滿感情的心頭之愛。然而1990年代末那場體制改革,把他推到了命運的彼岸。
2000年,他于縫制機械行業歷經低迷和散亂之后走馬上任,從一個國家正式的公務員轉變為一名行業協會的領頭人,進入了與他以往知識結構中關聯并不太多的領域,也從此開始了他職業生涯中的另一個高峰。
2007年,在他擔任中國縫制機械協會理事長的第七個年頭,人們發現,當年那個不為人所知的傳統小行業,已經逐漸走到了公眾的視線中。業內人評價,在中國縫制機械行業由亂到治,由小到大甚至往強的趨勢發展過程中,都有田民裕的痕跡。是他,以及他所帶領的整個縫制機械企業團隊,共同使這個行業走出了一片新天地。
硬派人物
在浙江德盛旋梭廠總經理顧志英的辦公室里,掛了兩幅大照片,這兩幅照片的內容都是顧志英和田民裕的合影。每次有客戶來談業務,顧志英都會把這兩幅照片推薦給他。顧志英還曾在多種公開場合用感激的語態提起田民裕,因為田民裕個人曾經給他的企業發展提供了很多有用的思路。實際上,田民裕是個頗為低調的人,盡管在他的任期內,去過不少企業調研,但是他幾乎從來沒有帶過記者隨行,也很少在媒體露臉。此次獨家接受本報記者的專訪,是他迄今為止第一次接受媒體的個人專訪。
有業內人認為,這個傳統的行業需要有個人魅力的領頭人,給行業提供有價值的發展思路,來引導這個曾經混亂過的行業進入一個理性發展的軌道。而田民裕,是他們認為可以擔當這個稱號的人之一。田民裕并不完全認同他個人對行業有著較強影響力的說法。他開玩笑說:“我外表不夠帥,不夠吸引人,也沒有明星的風范,不能說我是一個很有魅力的人吧。”不過,他也并不否認自己曾經在這個行業中發揮的作用,“個人的能量肯定是有一點的,在行業經歷了低潮后,剛剛出現復蘇的跡象,這時行業需要理性的引導,而我幸運地趕上了這個時候。”
不過,田民裕更多地認為,行業的發展,絕不是靠一兩個人的力量能完成這個使命的,他從一個高屋建瓴的角度總結了兩點:吃透國家經濟發展的政策,吃透宏觀發展的大環境,是很多企業得以快速發展并后來居上的重要原因。他說,他要感謝這幾年中國大環境的發展,使中國的縫制機械企業有了更多發展的機遇,也成就了這個行業企業家明星的出現。在業內不少企業的眼中,田民裕頗具有硬派人物的風范。
一位企業老總如此評價他:“他平時很嚴肅,很少在公開場合講話,但是他只要講話,總能讓人從他的話語中感受到力量。”做事果敢、執著,處理問題很干脆,甚至不留情面,是很多人對這個“硬派”人物的印象。 性格影響事業 對于外界的這種評價,田民裕并不否認。他把這種風格歸結于他的性格。他說,他來自農村,人們常說的那種自負、自卑的矛盾交織,在他身上都有著很深的烙印。因此,他從內心里是拒絕經常在公開場合露面的,他更愿意一個人品嘗生活和工作帶給他的酸甜苦辣。不過,在他身上,更多地呈現出一種因這樣的性格而產生的積極的一面。農村人的執著、吃苦耐勞以及身處逆境的韌性,使他在面對困難時能夠堅持不懈。“在我的工作當中,還真的沒有遇到什么不能跨過去的困難。我相信有一分勞動必有一分收獲。”言及此,田民裕顯得頗為激動。他的經歷其實也證明了這一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