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冬縫機市場期盼回暖
按行業以往的規律,每年的春節前后都會形成一個或大或小的銷售高潮。如今已離春節越來越近了,但從一些企業那里了解到的情況以及市場的觀察來看,今年市場并未達到預期熱度。
于是,很多人開始焦慮,2007年市場銷售會不會又像去年下半年一樣沉悶。面對如此境遇,相信每一位業內人士都會予以高度關注。在談到造成2006年縫機市場沉悶的原因時,臺州市某整機企業負責人給出了這樣的總結:其中很大程度上受服裝業升級轉型的牽制,另外也受國家投資政策變化的影響。當然,縫紉機行業自身所存在的種種問題也是癥結所在。
真如這位企業負責人所說的這樣嗎?
為探尋這一答案,筆者走訪了一些縫紉機生產企業和服裝企業,從設備使用企業的產業升級,以及縫機企業自身的針對性措施等角度人手,解讀市場回暖問題。
設備使用企業的產業升級
近十多年來,縫機業和服裝業共同經歷了從“世界工廠、中國制造”逐漸向“中國設計、自主創新”轉變這樣一個過程。尤其是剛剛過去的2006年,更是充滿機遇和挑戰的一年。這不僅包括了中國服裝業正在經歷著勢在必行的產業升級,同時也包括許多發生在縫機業里的產業競爭、整合和政策更替。
縫制機械行業的發展受到服裝業的制約十分明顯,作為上下游產業關系,服裝業的現狀始終為縫企所關注。
近幾年來,中國的服裝產業“外流”現象相當嚴重。一方面,中國服裝產業正面臨著越來越高的挑戰,各種新型貿易保護壁壘和發達國家綠色標準門檻的提高,使中國服裝產業繼續走粗放型老路的利潤空間越來越小。與此同時,周邊發展中國家的勞動力成本與我國相比也更具優勢,產品結構又與我國大體相同。目前,有一些粗加工產品品的競爭力甚全已經超過了我國,例如一些發展中國家的服裝生產市場,由于貿易政策的保護已經迅速
發展成為“后起之秀”,并逐漸取代了我國某些正在萎縮的市場。
另一方面則是我們自身的轉變,有服裝業內人士如此分析和爭論道:未來中國服裝行業的道路只能有兩條,即低成本的巨無霸與高附加值的品牌道路。支持前者的人認為,走低成本道路的企業就是要抓緊時間用資本杠桿快速整合生產能力,以產能優勢獲取采購優勢、政策優惠。支持后者的人覺得,走品牌道路的企業就要進行戰略的轉型設計,包括區域拓展規劃、設計與技術投入、品牌包裝、媒體公關與消費者互動、廣告策略與傳播行為、人力與組織的保障、核心文化的形成、產品結構的區隔與平衡、銷售與推廣的思路、渠道的分類與利用、產品的終端展示等等,就是要與社會的熱點和流行主題相結合,快速釋放品牌熱量。
如此唇槍舌戰,盡管闡述的觀點不盡相同,但彼此的結論中仍有共同點,這就是服裝業的產品結構和檔次需要升級。
時尚產品競爭的終極力量是品牌價值,沉浸在成本競爭之中,往往痛失戰略轉型的寶貴機會。對于中國的服裝品牌,整體形象地位是一個重要的影響要素,中國服裝行業在國際上的整體形象地位應該有所改變,但如果還固執地以低成本為主形象的話,中國服裝的品牌夢想將很難實現。
所以,服裝產業升級勢在必行,同時也會影響到上下游行業發展。尤其是對中國縫制機械行業,服裝企業的目光將集中在高附加值的縫制機械上,而企業所生產的眾多低附加值產品的銷售量將大幅下降。
企業發展面臨的三個挑戰
首先,是土地問題。
筆者在走訪中國縫制設備制造之都——臺州的過程中常會聽到一些有關購買土地的議論。
以前開發商如果有充足的資金,便能購置到自己需要的土地,并且可以用土地抵押貸款,讓手中有限的資金流動起來,再去買機器建廠房。但近些年,由于中國縫制機械行業得到了快速發展,不少企業為了擴大生產需要大量的土地資源。再加上土地本身是一種稀缺資源,使得企業購置土地的難度加大。
其次,是勞動力問題。
有了土地之后,勞動力緊缺又成了另一個困擾廠商的問題。據臺州一位縫紉機廠商介紹,現在在臺州地區和沿海地區,一個能相當熟練操作機器的縫紉機裝配工很難求,介紹一位這樣的工人給廠家可以收取1000元甚至更多的中間費。對于服裝廠來說,這個問題也同樣棘手,甚至已經瀕臨技工荒。
最后,是出口退稅減少。
對于外貿進出口訂單較多的企業來說,出口退稅減少讓不少企業的利潤受到了影響。降低3到4個百分點看似無關大局,但這些企業的產品利潤可能僅僅是其售價的3%到4%,恰恰被減少的退稅覆蓋,造成了利潤的下降。
企業的針對性措施
面對利潤下降,大部分企業均采取了針對性措施。
通宇集團董事長秘書楊雋斌告訴筆者:“通宇作為一家縫制機械行業的知名企業,一直以來都以市場穩定而著稱。2006年,通宇的市場銷售并未受到大環境的影響,相反,還保持了良好的發展態勢。這一方面源于規模企業其市場份額的‘慣性加速度’,另一方面則源于通宇未雨綢繆的針對性策略。”當通宇敏銳地感到了銷售沉悶局面已經到來的時侯,便立即著手制定降低成本策略,提高企業利潤的最傳統最保守的辦法便是如此。
降低成本主要是降低產品成本。除此之外,其涵蓋面還非常廣,從產品的研發出爐到最后送到用戶手里、從企業支出大型活動費用到辦公用品的消耗、從高層領導人到最基層員工都在此策略范圍之內。
因此,這種降低成本的策略酷似電腦軟件中的優化軟件,優化軟件一方面可以清除系統垃圾文件,另一方面可以優化各類系統項目。降低成本的策略也一樣,既可以免去很多不必要的費用支出,又可以精簡企業各種支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