賒賬怪圈箍緊縫機業
每逢春節前后,是整個縫制設備市場的傳統銷售旺季,但進入了銷售旺季的眾多國內縫制設備商們,在享受到頻繁出貨喜悅的同時,還必須接受因大量資金回籠困難而將面臨資金鏈斷裂的風險。
產品供過于求、同質化等現象嚴重,是出現賒賬銷售的直接誘因。為促進銷售,企業開始興起包括零首付、半年付等形式的賒賬促銷行為,并大有愈演愈烈之勢。隨著這一行業“潛規則”現象從個別發展成“共識”,隨之而來的問題是:資金運轉壓力、資金鏈斷裂風險,就在設備商因大量放貨的同時又收不到款子,且數額越來越巨大,使得企業就像是在走鋼絲,摔落的風險極大。而事實上,廣東的一些企業已經為放賬而付出了代價,資金鏈的斷裂讓他們退出了競爭。
那么究竟是什么原因導致縫機行業內放賬行為的“普及”?一些企業老總指出,主要“原兇”在于供需情況的變化。“前些年沒有這種現象就是因為沒有這么多產品供
應。當產品太多時,尤其是同質產品多了時,小經銷商及品牌不大的生產企業為求產品馬上出手,不僅把產品價格定得很低,而且直接賒給服裝企業。”
對此,中捷縫紉機股份有限公司的一位高層管理人士表示:“除了現在由賣方市場發展成為買方市場的原因外,歸根結底還是我們的產品質量、檔次沒有提升。大量低質、低端產品充斥于市場,由于競爭力不強,必然采用這樣高風險的銷售方式。”
當產品供應的數量遠遠大于需求時,便導致“不正常”競爭的出現。在生產企業與經銷商共同的推動下,主動賒賬給下游企業,被部分縫機經銷商認為是一種有效的市場營銷手段。“可以擠掉競爭對手,從而占領更多的市場份額及有效推廣品牌。”
甚至,這也被認為是現階段企業做大過程中必須做的。“殘酷的市場現狀,造就了這種環境。大家都在這么做,你不賒賬給客戶也不行,否則你很難主動去占領市場。”一位企業老總嘆息道。
盡管大多數對設備使用企業的放賬行為都是發生在經銷商手中,但是,生產企業也在背后起了非常大的推動作用。通常,大部分賒賬、放賬行為的貨款回收風險由經銷商來承擔,但對于一些大客戶和大訂單的賒賬行為及由此帶來的風險,很多時侯卻要生產企業承擔,而由于生產企業給經銷商的脹期相對較長,這在無形中刺激了經銷商的放脹“熱情”。
賒賬:變成一種集體無意識
對眾多縫制設備企業而言,放賬行為帶來的最大問題在于是能否按時、按額收回貨款。這中間的不確定性,及由此產生的風險將可能致使縫制設備企業出現資金運轉不良的現象,嚴重時,甚至導致企業資金鏈斷裂。目前,在我國縫制機械行業內,尤其是一些小型經銷商及小型生產廠家在這方面的隱患最大,由于產品質量及品牌影響力不占優勢,為求盡快出貨,大量放賬的他們在資金運轉時,就顯得問題尤為突出。
賒賬,當它已經成為行業內的一種集體無意識行為時,一些采取穩步發展策略而不愿大量放賬的企業,面對“賒賬”的競爭方式也不同程度地受到影響。
寶石公司就是其中之一,在開拓國外市場的過程中,因為其他企業的放賬行為,寶石公司曾退出過一些國外市場。
寶石公司市場部的一位工作人員說:“有些國家的企業,不管你的產品質量好不好,品牌有沒有影響力,只要一接觸,就會直接問你放賬不放賬。對于這樣的市場就比較難做了,如印尼市場現在就比較難開展。”
有些時候放賬行為就是一種變相壓價。它的出現就是為了打壓競爭對手,而不是為了行業健康有序發展。“如果整個行業都這樣做,那么,所有利潤都沒有了。所以不能只
看眼前的利益,要從長遠利益打算,以品牌及產品質量競爭為主。”
此外,放脹行為可能會導致一個惡性循環。由服裝企業客戶欠設備經銷商的貨款開始,如果經銷商無法承受這種資金壓力會要求縫紉機整機生產企業把賬期延長,而這勢必會加大整機生產商的資金壓力。對于一些資金實力不強,也不講誠信的整機生產商而言,他們的最終選擇將是長期拖欠零部件企業的貨款。
解題:在于企業掌握主動權
當零首付、半年付等促銷方式發展到企業難以承受的地步時,我國縫制機械行業的眾多從業人員已認識到應結束目前行業里流行的這種“壞風氣”的必要性。
有業內人士建議,成立一種類似區域性的行業協會來監督企業不誠信的作為。通過這種區域性行業協會,對區域內不守信譽的服裝企業、縫制設備經銷商、縫制設備生產企業進行通報。比如,這個區域如果某家設備使用企業沒有誠信,協會便將這家企業的詳細情況通報給這個區域內的所有縫制設備經銷商和生產企業,形成有力的輿論環境,盡可能減少和阻止企業不守誠信的企業蔓延趨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