面對激烈競爭開拓國際市場將是紡織業重點
近幾年,國際紡織品市場的調整和我國紡織工業的快速發展已經預示:如果我國紡織產業發展速度放緩,我國紡機企業將面臨更加激烈的市場競爭。一方面紡機企業大量采用了新型控制技術,使紡機產品的自動化、連續化、高速化、智能化正在逐漸加強,產品結構也將有所變化,技術先進的設備和性能可靠的產品的市場份額將會進一步加大,技術落后的設備難以在紡機市場立足;另一方面,由于國際能源、原材料市場起伏不定,將進一步使國內紡機的原材料價格持續走高,對行業企業的利潤也將產生較大影響。同時,國外紡機企業的加入,勢必加劇國內原有格局的變化,國內外企業相互之間的競爭將更加激烈。
宏觀因素制約發展企業面臨更激烈競爭
2006年,我國紡織機械行業各項經濟指標再創新高。其中產品銷售500億元,出口12億美元,進口30億~35億美元,保持了全球最大紡織機械消費市場的容量。
中國紡織工業協會副會長、中國紡織機械器材工業協會理事長高勇認為,2006年國內紡機企業穩定增長的一個重要原因是,前幾年國內紡織工業的規模發展太快,現在進入了調整期,對上游紡機企業產生關聯影響。紡織產業的高速發展,使得紡織生產企業對設備的需求相對飽和。國家的宏觀調控,在一定程度上也制約了紡織生產企業的投資規模。而且,紡織品貿易摩擦對國內紡機的影響目前也很難估計。
為促進紡織機械主機制造的國產化,國家也出臺了一系列鼓勵紡機主機生產、企業科技研發的相關政策。在《關于加快振興裝備制造業的若干意見》中,明確提出對部分關鍵配套部件免征進口關稅或實行先征后返,進口環節增值稅實行先征后返的政策,并從2006年11月1日起,將細紗機緊密紡的進口關稅從原來的6%降為零。開口裝置、電子提花裝置等關鍵零部件的進口關稅也將適時、適度降低。這對紡織企業而言是利好消息,但對于器材行業而言,可謂晴天霹靂。一旦關鍵零部件降低進口關稅,對器材行業的沖擊是必然的。因此,紡機企業特別是紡織器材企業將面臨更加激烈的市場競爭。
出口市場繼續看好開拓國際市場是出路
雖然今年紡機行業發展的環境并不樂觀,但在紡織工業發展的同時,我國紡機行業技術進步和產業升級成果顯著,特別是參與國際市場競爭的能力有了長足進步。目前除傳統產品中的棉紡成套設備仍具有一定優勢外,化纖機械和印染后整理設備也有相當的競爭實力,部分棉紡和化纖類的優勢紡機產品已經打入國際中檔市場。同時,除中東等我國紡機的傳統市場之外,發達國家對我國紡機零部件的需求也出現增長勢頭。總的來看,國內紡機產品的技術含量與國際水平的差距要小于產品間的價格差距,產品具有較強的國際競爭力。同時,紡織品配額取消,為包括亞洲、非洲等地區的紡織生產企業帶來發展機遇,加上國內紡織企業加快走出去的步伐,今年國內紡機企業開拓海外市場的前景可觀。
據了解,紡機產品內外銷的利潤差距大約在15%~20%之間。在特定產品上,利潤差距可能是成倍的。但近年來,國內紡織行業產能超乎尋常的發展,使得很多紡機企業忙于國內市場供應,無暇顧及海外市場。令人欣慰的事,隨著市場和行業走勢的進一步明朗,已經有越來越多的企業看到了海外市場的潛力,“走出去”正在成為中國紡機企業新的戰略選擇。
從海外市場尋找生存空間的趨勢也得到了紡機企業決策者的認同。“今年,我們企業的訂單已經安排到了下半年,很多項目是出口的,基本態勢比較良好。”這是北京中麗制機化纖工程技術公司負責人對今年市場的看法。天津宏大紡機公司負責人也認為,在國內紡織工業飛速發展的推動下,紡機行業連續5年銷售收入兩位數的高增長,大大超過了機械制造行業的平均增長速度。在這種情況下,開拓國際市場將是國內紡機企業今后的重點發展方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