信息化的應用是中國服裝行業發展的必由之路
隨著IT技術的發展,IT行業應用也日益普及,服裝行業的信息化進程已在前幾年就吹起了號角,面對進幾年來,服裝行業對于信息化的應用現狀可謂喜憂參伴。
服裝企業信息化應用現狀不容樂觀,很多企業尚還處啟蒙階段,對信息化的理解簡直就是門外漢,有些企業老板甚至排斥信息化的作用,對完成內部的信息化改造不屑一顧,誠然,企業利用信息化手段來完成企業的內部管理、流程再造并不能完全解決企業內部的所有問題,但隨著企業自身的發展,行業內激烈的市場競爭單純依靠傳統的方式已經不具備太大優勢,國外企業對行業的沖擊日益明顯,本土企業要走出國門,信息化將是服裝行業發展的必由之路。
企業的信息化步驟應該是循序漸進的,逐步的,但在設立之初應具備一定的前瞻性,信息化框架在企業的內部應該具有可擴充性,很多生產加工型企業的設計部門里已經應用了服裝CAD系統,使企業在設計、打版、排料等方面提高了很多效率,但明顯看出,設計部門對CAD軟件的理解程度、操作水平、熟練程度都存在很大差別,很多企業即使上了CAD軟件,也沒有得到最大化的應用,很多成品或者精品的服裝還是用傳統的手繪方式,有些企業甚至將CAD束之高閣,形同虛設,CAD軟件并沒有得到充分的利用,顯然這樣的軟件應用令人尷尬。
令生產型企業頭疼的是生產流程的可控性,企業在生產過程中很難知道哪一件具體服裝產品現在走到了哪一個環節,在本環節中產品的質量、制作流程是否得到有效的控制,或者對于成批產品生產車間是否能夠與銷售、庫存各相關部門進行有效的信息溝通,以使交貨期得到保證。生產控制管理軟件當然能夠做到這一點,但遺憾的是,由于服裝企業對于軟件應用的不了解、對傳統的操作方式仍情有獨鐘,流程控制的信息化應用在很多企業并沒有被采納,很多企業上了生產系統也沒有建立相應的內部管理OA系統,當然這里有歷史原因,客觀地講,服裝企業的創始人、老板的學歷都不是很高,自然對對IT信息技術很難把握。
對于企業內部信息化管理,很多企業都是根據自己的感覺,因為幾乎所有的服裝企業都是從作坊式或者攤位開始干起來的,當企業逐漸發展變大時.還是按照“老板一句話”的家長式管理,同時有些老板對員工很苛刻,所以服裝行業的人員流動并不比IT等其他行業流動小.隨著外國巨型服裝企業的進入,現在的服裝市場競爭已經很明顯,有一家老板概嘆到:“以前是代理商主動找我們催貨,現在,找個忠實的代理商都難!”企業大了,人多了,對于員工的管理,不同身份的角色管理,來料管理,采購之間的貓膩,有些老板為這些事情大傷腦筋。老板不可能面面俱到,有些被老板信任的中層領導借這這種信任,在企業里大撈幾年,然后就另某高就,或者干脆自己干,利用以前的渠道和關系跟老板搶,這種例子現在還在如火如荼的上演,有些干脆沒辦法用自己的親戚當心腹,但最后弄的一個家族企業,企業還是做不大,所以,從現這樣一個形式看來,服裝企業面臨的現狀并不容樂觀,太需要一個完整有效的管理流程與制度去約束和規范它,做企業不是過家家,需要用理智的頭腦和正確的發展觀點去實實在在的做,其實很多企業已經完成了一部分的原始積累,老板已經很有錢了,但最后就陷在企業內部繁瑣的事物之中,稍有不慎滿盤皆輸。尤其是在這一階段,是服裝企業發展的一個關鍵點,一個轉折點,發展得好了你就可以大起來,不好你可能就死了。
信息化是一個路子,它雖不能完全解決企業的所有問題,但他可以將一種新鮮的,先進的管理思想通過軟件這一載體帶給企業,讓企業在使用和實施軟件系統的過程中,來體會和理解,運用這一思想,從而有意識地將企業貫穿到一個科學的,合理的管理思想體系中,這一思想就是一個比較完善的管理制度,有了這個制度,企業主面對很多憑感覺難以揣摩和把握的東西,通過軟件可以合理地管理和支配,同時有可視畫的界面操作,有些憑感覺的東西可以做到量化,這樣一來,企業內部的各項指標就健全起來,制度也就逐漸完善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