合格率僅為46% 紡織服裝產品衛生值得關注
品牌服裝中含致癌物芳香胺,廣州市場上的休閑服裝質量合格率僅為46%
近日,廣州市工商局公布了對廣州市場流通環節休閑服裝專項質量監測結果,合格率僅為46%%。該局在對全市流通環節的中、外品牌服裝檢測中檢出含致癌物的芳香胺。我市作為中國重要的服裝產業基地,“閩派服裝”的發源地和集散地,該如何應對這一現狀呢?
市場:攤點服飾穿著難放心
記者近日在我市民生路、長寧路、金相路等路段看到,一些服裝攤點的商販們把成堆的衣服堆在路上出售,有的服裝價格在十元以下。不少市民對服裝的來源提出疑義。記者向攤主詢問時,多數攤主閃爍其辭地透露,服裝都是廠家的處理貨。當問道這些處理貨有沒有經過消毒處理時,一位攤主稱:“都是新衣服消什么毒?”
一些服裝店的銷售人員也對記者說,他們不清楚銷售的服裝是否含有致癌物質,多數服裝店聲稱銷售的服裝不會有衛生問題。但記者在隨機的采訪中了解到,不少消費者對服裝的衛生質量表示擔憂,認為價格低廉的衣服即使是新的,但不知是否經過消毒、衛生狀況如何?穿起來難讓消費者放心。部門:生產廠家應嚴把質量關
對于中外品牌服裝被檢測出含有致癌物芳香胺的現象,省出入境檢驗檢疫局石獅辦事處的李先生認為,對服裝質量監測要求尤為嚴格的是出口型企業,根據國際和國內的相關規定,服裝在出口前要進行多項監測。辦事處也常常根據一些企業的要求對一些服裝進行監測,但是我市很少有服裝或者漂染企業主動送樣品來檢測。我市的服裝企業要想從源頭上杜絕這種現象就必須把好布料這一關,許多漂染企業的布料最起碼要做到保證布料的酸堿值不超標,不對人體產生影響。
企業:重視質量忽視衛生檢測
目前,一些紡織服裝廠家盡管有專門的質檢車間和質檢人員,但卻存在“重質量檢驗輕衛生檢測”的狀況,重視“實用、美觀、耐用”,忽視“安全、衛生、環保”。一家集成衣加工和漂染為一體的服裝廠負責人告訴記者:“質量檢測我們分兩塊,一塊是原材料檢測,主要看原料供應商能不能提供相關質量認證材料;而第二塊是指產品質量檢測。”
采訪中記者發現,一些廠家對于紡織服裝產品的衛生防疫工作思想上還不夠重視。他們認為,作為廠家主要是對產品質量進行把關,而產品的衛生質量檢驗檢疫是靠主管部門定期抽查,廠家投入的經費與人力不必太大。
市場上銷售的服裝是否經過消毒,一位業內人士認為,正規的廠家在服裝加工好以后,會做一些消毒殺菌的工作,一些小廠考慮到投入大,也就忽略了這一環節。這位人士認為,服裝上市前進行消毒是有必要的,也是廠家對消費者一種負責的態度。他希望有關部門在對紡織品、服裝等進行檢查時,除對質量進行嚴格把關外,有必要做衛生檢測,確保消費者安全。市華僑醫院的劉醫生告訴記者,服裝除了可能含有致癌物質外,還極有可能會傳染皮膚病,因此對于新服裝的衛生問題消費者還是不能忽視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