從快速發展到良性發展——2006年縫機業產經運行分析
2006年,作為“十一五”發展規劃的開局之年,在面對原材料上調、國內服裝產業結構調整、人民幣升值以及國家宏觀調控、土地使用審批收緊等一系列因素的考驗之下,國內縫制機械行業堅持科學發展觀,加快自主創新與產業結構調整的步伐,積極轉變經營方式,使行業整體經濟實現了持續穩定的增長。
可以說,這一年行業總體經濟運營質量與效益不斷提高,企業參與國際競爭的能力得到提升,實現了中國縫制機械行業的健康、和諧、有序發展。
360億元印證行業發展
2006年,中國縫制機械行業共完成工業生產總值約360億元人民幣,比上一年增長了12.5%,全年生產縫制機械1650萬臺,比上一年增長了6.5%。
從3月13日舉行的中國縫制機械協會八屆二次理事會上獲悉,2006年我國縫制機械行業共完成工業生產總值約360億元人民幣,全年生產縫制機械1650萬臺,均比上一年有所增長。據中縫協、國家統計局對我國縫機行業內390家縫制機械生產企業(其中整機企業177家,零部件企業213家)的統計顯示,2006年行業經濟運行形勢良好,凸顯四大特點:
一.經濟穩定增長。據統計,390家縫制機械生產企業共完成工業生產總值283億元人民幣,比上一年增長12.8%。其中,整機生產企業共完成工業生產總值233億元人民幣,比上一年增長13.9%;零部件生產企業完成工業生產總值50億元人民幣,比上一年下降
了2.3%。盡管行業經濟增幅比上一年有所放緩,但工業生產總值和銷售產值彼此差額相對縮小,這也證明了行業已經逐漸走出快速增長期,正朝著穩定、良性的增長階段過渡。
二,產量增加的速度趨于平穩。上述這177家整機生產企業,共生產各類縫制機械1345萬臺,比上一年增長8.2%,與前幾年比較,這一數據證明產量的增速在逐步放緩。從分析數據上看,普通家用機生產明顯開始下降,而多功能家用機生產大幅度提高,顯示
出市場對高科技含量產品的需求。
三.經濟效益增長速度較快。根據中縫協財務指標看,上述390家縫制機械生產企業共完成產品銷售收入280億元人民幣,比上一年增長了19.9%;其中,整機企業完成產品銷售收入230億元人民幣,比上一年增長了24.8%,零部件企業完成銷售收入50億元人民
幣,比上一年增長了1.5%;整機和零部件實現利稅總額為27.9億元人民幣,實現利潤19.2億元人民幣,分別比上一年增長了17.4%和15.2%。經統計,目前全行業利稅總額在500萬元人民幣以上的企業達到了88家,這些企業的工業生產總值為182億元人民幣,占全行業的64%,行業優勢企業的地位愈加明顯,這些企業將繼續保持“又好又快”的經濟運行態勢,并進一步穩定自身的主導地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