浙江東陽 縫機銷售策源地
在有“中國縫制設備制造之都”美譽的臺州,成長起了眾多我國縫制機械行業的骨干企業,這里已經成為行業發展的標桿。如果說,在中國縫制機械行業中“臺州人”制造了縫紉機,那么縫紉機的銷售重任則由“東陽人”挑起。
“東陽模式”這種集生產與商貿于一體的特色板塊經濟,為推動中國縫制機械行業的發展書寫了濃墨重彩的一筆。
究竟是什么造就了東陽縫制機械行業的今天,記者嘗試著勾勒出這一群體的輪廓,同時探尋這一群體的發展軌跡。
為商傳統下的東陽人
東陽人的經商傳統自古有之,據《東陽縣志》記載:明萬歷年間,東陽人開經營四方,操持藝業之風。發展至今,“經營四方”已成為流淌在東陽人血液里的性格特征。如今在東陽,眾多年輕人都想要到外地謀求發展。東陽人在走南闖北中熟涪各地的人、物、情、禮,因而形成機智、團結、誠信、拼搏的“東陽人”特性。
在東陽當地著名的“浙江東陽縫配城”內,這里的經營戶開設在全國各地的二級批發連鎖商共計1215家,專業零售商1338家,而從事縫配經營的流動銷售人員多達4500人,除了西藏、內蒙古之外,國內各省及重點城市均有東陽人的身影。
“縫配城中的經營戶主,大部分是東陽當地人,東陽人形成這樣的格局是有淵源的。如今,在浙江形成了很多的產業板塊,比如臺州的縫制機械制造產業、寧波的皮革產
業、諸暨的襪子產業,而東陽則形成了‘產銷并重’的縫配產業。這樣的特色與周邊城市的特色產業形成了互補,形成一個完整的產業鏈。”~位在縫配城中經營配件的業主這樣評價了東陽當地的產業特色。
“占國內配件市場總量近80%左右的縫配產品是從我們縫配城經營戶手中出去的,可以說全國縫制機械配件行業的營銷渠道基本控制在我們這里。”縫配城董事長程增堯這樣表示。
記者從相關渠道了解到,在我國縫制機械行業中,僅僅在東陽市虎鹿鎮就有3萬多當地人從事縫紉機整機及配件的銷售工作。而在一個叫錦溪村的自然村中,幾乎每家每戶都有人從事縫紉機整機、縫配的銷售工作。他們以家庭關系為紐帶相互連接起來,以親戚帶親戚、朋友帶朋友的方式向周邊擴張,他們以東陽為中轉站,足跡遍布全國各地縫制機械類專業市場和服裝企業。
在上海的“縫配一條街”——東長治路上,一位有十幾年銷售經驗的蔡先生告訴記者:“現在東長治路上的經銷商40%以上都是浙江東陽人,他們代理著眾多品牌的縫紉機,以及涉及到服裝制造流程中所有的縫制機械和相關配件。”
“哪里有市場,哪里就有前來尋求合作的東陽人。我所在企業的每次采購過程中,合作伙伴以東陽人居多。從某種意義上講,在服裝制造業內,‘東陽人’已經形成了一個特定的符號,那就是縫制機械經銷者。”一位在服裝企業里負責采購的常先生在談到東陽人時如是說。
這一說法,可以從國內一些骨干整機及零配件制造企業那里得到印證。據一些生產商介紹,如今他們的產品通過東陽人銷售到服裝企業的比例至少在企業產品總產量的60%以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