紡織服裝業梯度轉移現端倪 市場洗牌將加速
受到人民幣升值、配額政策波動、勞動力和原材料成本上漲等因素影響,紡織服裝業在負重前行的同時,也初見產業布局向中西部梯度轉移的端倪。業內專家稱,這種縱深發展也必將推動行業洗牌的加速進行。
“西進”初見端倪
受困于勞動力成本不斷攀升、土地資源緊缺、水電供給不足、能源、原材料價格上漲等綜合因素,紡織服裝業從發達的沿海地區向中西部進行梯度轉移,被確定為未來發展方向。國家發改委日前公布的兩份報告顯示,這種產業區域性和企業的梯度轉移已見端倪。
業內專家稱,在沿海發達省份加速轉移的同時,內地省份也在夯實承接產業轉移的基礎。目前,營造良好的投資環境成為各個內陸省市吸引產業轉移的一大重要手段。成本低、原材料豐富和優惠的政策是中西部省區吸引東部企業的三大法寶。此外,內地各省的專業協會也相繼成立并開始活躍起來。
但梯度轉移尚未出現大面積的跨行政區發展態勢,“省內轉移”仍是主流。上述報告稱,蘇南企業到蘇北開發、粵南地區產業慢慢向粵北和東西兩翼發展,福建、浙江一些產業集群也向周邊擴散,省內的“內陸”地區成為我國服裝產業梯度轉移的第一站。
報告認為,梯度轉移不可能一蹴而就。不僅企業在生產轉移的過程中承擔著較難預測的風險成本,勢必權衡投資成本與投資風險來進行目標地的選擇;而且,轉移的速度還取決于內陸地區是否具備承接轉移的能力和條件。除了地理位置、交通、土地資源、人力資源、產業鏈資源等因素外,政策環境、意識觀念對轉移的成敗起到至關重要的作用。
新一輪“洗牌”來臨
報告預計,未來的中國服裝市場新一輪“洗牌”時代已經到來,而“洗牌”的孿生姐妹“市場細分”也將隨行而至。
報告稱,目前的運動裝市場、時尚休閑裝市場的競爭態勢已明顯體現出“洗牌”和市場細分的跡象;本輪細分不僅僅為品牌生存發展提供了一次難得的機遇,也為企業的多品牌發展創造了條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