紡織協會舉行行業活動新聞發布會
3月9日,中國紡織工業協會在京召開新聞發布會,向媒體通報了2006-2007年中國紡織行業經濟運行形勢,并介紹了2007年春季中國紡織工業協會主辦的第四屆全球紡織經濟論壇、行業系列大展、中國國際時裝周等系列活動的最新情況。中國紡織經濟研究中心主任、中國紡織工業協會新聞發言人孫淮濱,中國紡織工業協會副秘書長、市場部主任徐迎新,中國紡織工業協會外事辦主任袁紅萍,中國服裝設計師協會常務副秘書長楊健等出席了新聞發布會。
“十一五”迎來良好開局
孫淮濱首先介紹了2006年中國紡織行業經濟運行情況,并對2007年行業形勢作了分析。他說,2006年紡織全行業圍繞“十一五”發展綱要,堅持科學發展觀,依靠科技進步和自主創新,不斷加大結構調整和產業升級,保持行業經濟運行健康穩定較快發展態勢,實現了“十一五”的良好開局。
紡織行業運行良好主要體現在以下幾個方面:
一是行業經濟增長方式轉變取得明顯成效。據國家統計局的數據,2006年全國規模以上紡織企業紗、布、服裝、化纖產量同比分別增長19.9%、14.8%、11.9%和12.9%,而銷售產值、銷售收入分別同比增長21.6%和21.3%;規模以上紡織企業從業人數增長4.0%,固定資產凈值增長12.5%,而利潤總額增長了28.0%,勞動生產率提高17.5%。
二是出口整體保持較好較快增長,拉動了相關產品進口。按海關統計,2006年我國紡織品服裝出口總額達1470.9億美元,同比增長25.1%。出口結構呈現新的變化:一般貿易出口增長為29.3%,比重達72%,出口平均單價提高10.14%;對歐美原設限地區出口增長19.9%,增幅同比回落40個百分點,對原非設限地區出口同比增長27.7%,增幅上升約20個百分點。2006年紡織行業進口棉花、化纖單體、紡機、染化料共計317.5億美元。
三是固定資產投資繼續呈現向中西部產業轉移的趨勢。在宏觀調控政策的作用下,2006年紡織行業固定資產投資同比增長27.1%,比上年回落約8個百分點,但向中西部產業轉移性投資仍在提速,中部和西部全年投資增速分別高出全行業19.8%和14.0%。
然而,2006年紡織行業運行中存在著棉花流通體制加大企業原料成本、人民幣持續升值給企業造成出口和贏利壓力、貿易摩擦導致出口環境仍然比較嚴峻等制約性因素,并將繼續影響2007年行業經濟運行。
展望2007,在世界經濟和中國國民經濟良好發展的影響下,預計紡織行業經濟仍將保持健康穩定較快發展,產值和出口將達到20%左右的增長,紗、布、服裝、化纖等大類產品產量增長10%以上,規模以上企業實現利潤將超過1000億元。全行業將繼續深入貫徹科學發展觀和“十一五”發展綱要,進一步做好轉變經濟增長方式的工作,推進自主創新,加強企業社會責任,開拓兩個市場,應對貿易摩擦,擴大國際合作,進一步實現紡織行業經濟又好又快增長。
系列活動精彩紛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