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服裝產業轉移與“民工荒”的蔓延
伴隨著產業轉移,未被重視的民工荒也從東向西蔓延,中國服裝業的成本優勢還有多大的想象空間。
“沈陽的大門對溫州人永遠開放,”沈陽市委書記陳政高說。
他的話,讓金正昌心里感到很溫暖。
金正昌來自義烏,是義烏傲哥服飾東三省總代理。
“要讓義烏服飾在沈陽打開新天地,必須要有品牌,”金正昌說,為了鞏固傲哥服飾銷售強勢,金正昌投資35萬元在五愛市場購買了一個13平方米的商位,后來又租賃了一個200多平方的倉庫。
“像金正昌這樣的溫州商人目前已經超過6萬,”沈陽市溫州商會常務副會長曾昌飚說,他們經營的業務主要集中在服裝城、服裝材料城等領域。
其實,這個大市場早已被南方服裝所主導,成了南方品牌的集散地。據了解,幾年來,溫州人在沈陽的投資很踴躍,總投資額實際到位已達數百億元。其中沈陽溫州城、溫州名品城、東北皮革皮具城等十多個項目投資已超億元。
在吸引溫州資本方面,沈陽市也可謂不遺余力。沈陽市政府、沈陽市溫州商會每年主辦“沈陽溫州日”,進行招商,而在溫州當地,沈陽市政府也專門設立了一個辦事處,其職能也主要是從當地招商。
“溫州民間資本北上,是資本獲利性的必然結果。”遼寧大學經濟學院院長林木西教授說。
實際上,不僅溫州地區,東部很多資本已經開始在安徽、江西、河南等中西部,開始了資本投資之旅。
2006年4月,繼上海三毛落戶重慶之后,山東如意投資建設的世界規模最大的緊密紡基地主體廠房,在三峽庫區萬州竣工。
“三峽庫區產業空心化,需要紡織產業升級換代,這是我們迅速落子的主要原因。”如意相關負責人說。
自此,如意實現了“兩頭在總部,中間在西部”布局,即物流(供應)和商流(銷售)留在山東,制造部門放到了西部。
而“我們來重慶建廠,主要看中了西部潛在的市場優勢。”雅戈爾集團股份有限公司總經理蔣群說,西部公司銷售格局是,商場和雅戈爾自營達70%,特許加盟和團購分別在10%和20%。
并且,其西部公司還將產品上實現本地化,如重慶人較喜歡休閑款西服,西北人的西服則比較寬松。“如果全靠總部來設計是做不到的,”蔣群說,西部公司自己也要搞設計。
同樣,在原材料采購上,西部公司也希望能在本地采購。
“重慶服裝產業鏈條上的缺失,將隨著雅戈爾的設廠,帶來產業的全面升級。”業內人士稱,雅戈爾的產業轉移,將帶動高端襯衫布料廠、毛紡廠,以及輔料生產企業,包括鈕扣、羽紗等相關配套企業落戶重慶。
像這兩家企業一樣,“在未來的五年中,自沿海向內陸的轉移的序幕已經拉開,”中國紡織工業協會產業部副主任孫淮濱說。
而目前中西部各地,也陸續作出了承接東部各地區資本轉移的準備。
-
- 確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