紡織行業未來發展形勢展望:挑戰大于機遇
2007年上半年的行業運行態勢顯示,受內外部多種壓力影響,國內紡織行業從2007年開始已經由前期的快速發展進入平穩增長階段,我們認為未來這一趨勢還將延續較長的一段時間。
展望07年下半年的形勢,我們認為國內紡織行業的發展仍然面臨諸多的挑戰和壓力,主要表現在以下方面:
(1)人民幣持續升值的風險
截止07年5月底,人民幣匯率自匯改以來升值幅度已經達到6%,而且進入07年后,人民幣匯率上升步伐日益加快,已經連續30多次創出匯改以來的新高。從5月21日起,人民幣匯率波動幅度區間再度擴大,預計后續人民幣仍將保持持續升值態勢,上升步伐有可能繼續加快。人民幣升值對于紡織這樣出口比重大、平均利潤率低的行業來具有很大壓力。根據業內測算,人民幣每升值1個百分點,將減少行業利潤72億元左右。
但是值得注意的是,隨著升值幅度的加大,行業議價能力有可能逐步減弱,每1個百分點升值對行業盈利的影響可能進一步增加。因此未來匯率的長期持續升值將不斷壓縮紡織行業的盈利空間,特別對于一部分產品以中低檔為主、無法通過提價轉化升值壓力的中小企業來說,將面臨破產的命運。從長期看,人民幣持續升值有利于緩解貿易摩擦,推動行業內部的轉型升級,提高行業整體的國際競爭力。
(2)出口退稅進一步下調的風險
2006年9月15開始,國內紡織品出口退稅率由13%下調為11%,07年開始出口退稅下調的影響逐步顯現,我們認為07年上半年行業出口增速和整體盈利能力的下降均有此方面的原因。數據顯示,07年上半年紡織行業貿易順差依然居高不下,前4月國內紡織服裝貿易順差為383.51億美元,比上年同期增加了53.61億美元。紡織行業(特別是服裝)出口退稅是否繼續下調已經成為懸在了國內紡織服裝企業頭上的達摩克利斯之劍。對此按照國家發改委的說法,紡織出口退稅是否調整還在研究協調之中,何時調整,如何調整要放在全國外貿順差的大背景中看待。
相對于人民幣升值,出口退稅的下調從某種程度上而言,對行業利潤的侵蝕更大更直接。如果產品銷售價格不變,出口退稅下調幾個百分點,相應的毛利率就下降幾個百分點。而且對于下游出口客戶來說,因為出口退稅下調而提高價格的難度更大些。
由于06年調整的紡織品的出口退稅,而占出口比重60%左右的服裝出口退稅沒有調整,相對影響還是局部的,若07年服裝出口退稅下調,整個行業將面臨較利潤的損失。
我們認為出口退稅下調對從事低端產品制造,以跑量為主的中小型出口企業影響最大,低端紡織品將成為中國緩解貿易摩擦的犧牲品。從長期影響看,與人民幣升值一樣,出口退稅的下調也將加速行業的產業升級,推動行業由數量型粗放式增長向質量效益型增長轉變。
(3)貿易環境的不確定性風險
雖然近年來內需對國內紡織服裝行業的拉動力日益增強,但出口市場依然是行業發展的重要支撐力。隨著中歐、中美特保設限的即將到期,國際市場為了阻撓中國紡織服裝的出口,正在利用其他手段對中國紡織出口設置障礙。
根據商務部的統計,截止06年10月,我國遭受國外貿易保護調查案件815起,其中反傾銷712起,反補貼4起,保障措施74起,特定產品過渡性保障措施25起,涉案金額總計為230億美元。值得注意的是,近年來我國紡織品服裝遭受貿易摩擦呈現不斷上升的態勢,由此對行業整體的預期造成很大的不確定性和負面預期。
除了特保外,從法律層面看,2008年以后還有針對中國的“過渡期特定產品保障措施”可以繼續實施到2013年,而非市場經濟地位又將使得中國企業在應對反傾銷案件是處于明顯的不利地位。另外,近日歐盟宣布宣布從07年6月1日起全面實施關于化學品的注冊、評估、許可和限制法規,即REACH法規。中國出口歐盟的化纖、紡織產品均屬于該項法規的安全監控范圍。因注冊、檢測、評估費用較大且全部由出口企業承擔,因此REACH法規的實施將直接增加國內企業的出口成本,REACH法規被認為07年國外技術性貿易壁壘的最新趨勢,預計從07年下半年開始將直接影響中國紡織服裝對歐盟的出口。
我們判斷,反傾銷、反補貼、技術壁壘等各種手段將成為特保設限取消后未來較長一段時間長期存在的貿易壁壘,中國紡織服裝出口的國際貿易環境依然十分嚴峻。由于反傾銷、反補貼措施比單純的出口數量限制大得多,一旦實施,對國內紡織服裝出口歐美市場將產生很大的沖擊。
(4)人力成本上升和周邊國家崛起帶來的比較優勢的下降
在中國紡織產業發展壯大的歷史過程中,勞動力成本優勢一直扮演著較為重要的角色,但是近年來隨著國內人力成本的不斷上升,這種優勢正在日益削弱。根據業內統計分析,1988-1998年的10年間,中國紡織行業的勞動力成本上升了230%,到2002年底已經增長了超過4倍,其增長速度源源超過墨西哥、菲律賓和泰國等地。
根據世界著名的管理咨詢機構——瑞士Werner最新發布的針對2007年全球主要紡織工業國家勞動力成本的調查報告顯示,中國的勞動力成本(特別是沿海地區)上升勢頭迅速,已明顯高于周邊的印度、印尼、巴基斯坦等國家。
在中國紡織業比較優勢逐步削弱的情況下,近年來周邊國家如印度、泰國、巴基斯坦、越南等地正憑借豐厚的勞動力和原料資源,以及政府強有力的扶持措施,大力發展紡織服裝行業,逐漸成為與國內紡織企業爭奪國際訂單的主要競爭對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