縫機展位巨量成交下的折射效應
楊曉京最近常常被辦公室里頻繁響起的電話打斷手頭工作,電話內容幾乎都是來詢問CISMA2007層位劃分進展情況的。作為中國縫制機械協會的秘書長兼這次展會主辦方的主任,隨著9月份展覽舉辦日期的臨近,楊曉京這幾個月的工作重點都是圍繞展會而進行的。連他自己都沒有想到,縫制企業申請展位如此踴躍,以至于申請面積已經大幅度超過了原來計劃的面積,這也使得層位的劃分遲遲無法定奪下來。
不過,楊曉京在對劃分攤位表現出為難的同時,也對展位爆棚的現象表示出欣慰,“這說明CISMA2007在業內具有了足夠的影響力,也說明行業這幾年在快速發展,縫制企業單個實力和行業的整體實力都在增強。”他認為,一個有國際影響力的展會,常常能折射出這個行業的發展現狀。
展位爆棚,彰顯國際影響力
據主辦方提供的資料,有1300多出家企業申請參展CISMA2007,比上一屆增加了200家。其中報名參展的國際企業有195家,令人欣慰的是,以往從來沒有在中國展會上露臉的——些國外企業也首次遞交了參展申請,比如希臘、波蘭、墨西哥和約旦等國家的縫制機械企業。
對于國際企業的踴躍參與,楊曉京的解釋是,CISMA2007首次實行了國際國內價格同步,這是吸引國際企業的一個重要原因。據了解,在以往,實行價格雙軌制,國際企業參展的價格要比國內企業高很多,而這次改革,使得國際企業的參展成本降低了40%,這顯然對國際企業有足夠吸引力。來自韓國的日星縫紉機2005年參加了CISMA,當時因為價格因素只申請了600平方米的展位,當聽到這一屆的展會實行單軌制后,當即就申請了1200平方米的展位。
日星方面認為,他們大幅度提高申請面積不僅是價格的因素,CISMA是中國縫制機械行業最大的展會,在國際同類展會中也是居于前列的,尤其在東南亞等國家和地區具有相當的影響力,他們相信通過這個平臺可以收獲到很多意想不到的東西。
另一個頗引人關注的亮點是,日本縫制機械工業會第一次作為CISMA的支持單位出現,表明了這個在縫制機械產業里具有較強實力的國家對中國縫制機械產業的一種認同態度。
申請面積巨量放大,折射實力增強
飛躍是此次申請層位面積最大的一個企業,達到了2000平方米,相當于223個標準攤位的面積。為此,飛躍付出的代價也不小,光攤位費用就需要200多萬元。
業內另一個骨干民營企業中捷縫紉機公司申請了1200平方米的攤位面積,其攤位費用也在100萬元以上。
據了解,本次申請層位面積上一千平方米的企業有十幾家,基本上都是行業內具有實力的縫制機械企業。“骨干企業表現出了它們的示范作用,也讓外界看到了這個行業的實力所在。”楊曉京表示。
除了骨干企業外,不少新興企業也表現得相當積極。富山是第一個報名參展ISMA2007的,它申報的面積是800平方米。作為近幾年異軍突起的新銳工業縫紉機品牌,富山的實力也開始在各種場合凸顯。富山方面認為,CISMA2007是一個展示企業品牌形象的平臺,值得企業給予高度的關注。
也正是在這種多方面看好的背景下,CISMA2007的展位申購出現了異常火爆的局面,申請面積已經超出了原預定展館凈面積2萬多平方米。在這種情況下,主辦方不得不重新來調整攤位,導致攤位劃分工作推遲了一個來月。“我們現在幾乎每天都會收到十幾個詢問攤位的電話,我們也感到非常為難。”楊曉京說,他們考慮通過壓縮企業面積和調整展館的方式來解決這個難題,他也希望企業能理解他們的工作。
繡花機成為亮點,產品附加值提高
盡管企業大多對參展很高調,但對即將參展的產品卻相當低調。一企業市場部人員稱“這是為了保持神秘性,同時也避免把自己的產品信息泄露給同行”。不過,他肯定地說,公司展出的產品肯定都是新品,而且大多具有一定的科技含量。
據了解,本次展會的一個亮點是繡花機企業的大幅度增長,報名企業有141家,面積達一萬多平方米,比參加CIS-MA2005時的面積多了一半以上。“這跟繡花機行業這幾年的快速發展是相符合的。”楊曉京說。由于繡花深受消費者的喜愛,服裝企業往往把衣服上是否有繡花作為賣點,而且價格也比普通的衣服要貴很多,無形之中,繡花提高了服裝的附加值,繡花機因而也受到不少服裝企業的青睞。
在珠江三角洲一帶,繡花機曾經出現過嚴重供不應求的現象。
楊曉京認為,這兩年行業正進行升級換代,機電一體化產品成為未來的趨勢,企業也在這方面產品研發上增大了投入,企業積聚了兩年的能量需要一個平臺來釋放,而CISMA2007正為他們提供了一個展示新產品的機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