紡織機械進口迎來新熱潮
新聞提示:去年以來,中國紡織機械設備進口出現“拐點”,一路回升。紡織行業加快更新改造勢頭與國產設備難以滿足要求之間的矛盾,推動了紡企對進口設備的需求。
與此同時,中歐、中美紡織品協議即將到期,刺激紡織企業加快規模擴張。專家表示,紡織品出口企業不應盲目擴張,應充分調研,保證協議期滿后的平穩過渡。
中國紡織機械設備進口前幾年持續下降后,去年以來出現新的“拐點”,一路回升。業內人士表示,紡織行業加快更新改造,加上人工成本壓力,推動紡企對先進設備的需求。同時,中歐、中美紡織品協議即將到期,是刺激企業擴張規模的重要因素,相關部門和行業協會應提前應對,防止再度出現無序出口的局面。
國產設備難達需求紡企加快更新改造海關數據顯示,前4月我國紡織機械進口15.5億美元,同比增長33.4%。與去年同期相比,除化纖機械、工業縫紉機和縫紉機針進口有所下降外,其他紡織機械及紡機零配件進口均有不同程度的增長。
“國產紡織機械這幾年的進步確實非常快,有些設備的技術水平也很高,但紡織行業技術進步、更新改造的步伐更快,某些國產設備的進步顯然沒有跟上紡織需求的步伐。”在浙江凱喜雅國際股份有限公司副總江臨峰看來,中國紡機進口回升主要是因為2005年以來中國紡織行業加快了更新改造勢頭,推動了紡企對先進設備的需求。特別是那些追求高檔次、高品質產品的紡織企業,即使一些零配件,如電子清紗器和捻結器等,也大多從國外進口。
事實上,紡織行業更新改造的勢頭從2005年開始已經非常明顯,去年更加突出。這種需求的變化,一方面是紡織行業產業升級的需要,同時也是近幾年來產業環境的變化使紡織企業做出的必然選擇。中國紡織工業協會副會長高勇表示,中國是世界紡織機械市場最為活躍的國家,特別是對自動化程度高、用工少、能夠提高產品差別化率的設備需求日益旺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