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非服裝業“第一次親密接觸”
為建立與加強同非洲服裝產業的聯系,促進中非服裝產業的交流與合作,2007年6月3至14日,中國服裝協會常務副會長蔣衡杰率中國服裝行業代表團出訪了南非和肯尼亞,與當地服裝行業進行了友好的交流,就中非服裝行業及行業組織之間的合作問題進行了深入與廣泛的探討。同時,邀請南非和肯尼亞服裝業在CHIC2008期間組團到中國考察與交流。
代表團首先訪問了南非,到訪了約翰內斯堡、比勒陀利亞和開普敦等城市,考察了各地的服裝市場。6月7日,團組會見了南非服裝產業出口促進會和服裝貿易協會的會長Jack Kipling先生。這兩個組織分別負責南非服裝業的國內市場與出口貿易。
Kipling先生首先向蔣會長一行介紹了南非服裝產業的基本情況。與中國服裝業正在進行的以提升“快速反應能力”、“科技創新能力”和“產品開發能力”為核心的全行業產業升級相類似,南非服裝業也已經認識到,面對國際競爭的壓力,只有具備強大設計力量和快速反應能力的企業才能生存。由于南非的勞動力成本較高,目前,南非本國主要生產訂單數量小、交貨時間緊、平均價格較高的高端產品。大批量、低價格產品的生產都已經轉移到海外。
與南非服裝業相比,中國服裝業的優勢在于完整的產業鏈和強大的加工配套能力。會談中,蔣會長表示,由于中國的勞動力成本、產業鏈等優勢,中國服裝業在過去幾年發展較快,但是中國的服裝生產主要集中在大批量、低成本的產品,因此,兩國的服裝產業有較強的互補性,應該加強產業和企業間的合作。
隨后,Kipling先生帶領蔣會長一行參觀了兩家不同類型的服裝企業Elzet和Monviso。Elzet是一家自有品牌企業,大部分產品在中國生產,原材料也來自中國,公司目前在南非只有一個100人的工廠,生產批量小、價格高的產品;與Elzet不同,Monviso是一家擁有1600名工人的大型企業,主要為Woolworths連鎖店供貨。最后,Kipling先生又帶領中國代表團參觀一家大型購物中心,介紹了南非的一些著名的服裝品牌和零售商。
在肯尼亞,蔣會長一行會見了肯尼亞非洲棉花和紡織產業聯合會會長Jas Bedi先生、秘書長Barry Fisher先生。該聯合會是非洲棉花、紡織和服裝產業的地區性組織,會員來自17個非洲國家。Jas Bedi先生還兼任肯尼亞服裝制造商協會的會長,同時,他還擁有多家服裝企業。Jas Bedi先生介紹了聯合會的基本情況以及肯尼亞服裝產業現狀。他說,由于肯尼亞本國人口較少,經濟欠發達,國內市場很小,服裝產品主要用于出口。配額取消以后,中國等亞洲地區對歐美出口的不斷增長,加上肯尼亞本國貨幣的加速升值,使肯尼亞的服裝生產受到了沖擊。他希望中國的服裝企業能夠到肯尼亞投資設廠,利用肯尼亞對歐美出口免稅無配額的優惠待遇出口歐美。
蔣會長表示,中國服裝企業在海外投資首先要考慮投資環境是否穩定;中國和肯尼亞服裝產業應該加強交流與合作。蔣會長還向對方介紹了剛成立的亞洲服裝產業聯盟(AAF)的情況,并指出,這兩個地區性組織存在許多共同點,今后應該加強交流。
通過此次對南非和肯尼亞的訪問,加深了對非洲服裝產業現狀的了解,加強了雙方服裝產業組織的聯系,辨明了各自的優勢與合作的契合點,為進一步的合作做好了充分的準備。中國服裝行業代表團此次非洲之行意義深遠。
訪問期間,蔣會長還向南非與肯尼亞服裝業的朋友贈送了《中國服裝產業報告》、《中國服裝行業優勢企業風采》等具有研究價值的文獻資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