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民營企業應對反傾銷的“七字要訣”
加入WTO后,中國已經成為出口產品遭受反傾銷調查最多的國家之一,從相關數據看,截止到2003年10月我國遭到外國反傾銷調查已達502起,但對外反傾銷調查只有21起。為此,有關部門出臺了反傾銷、反補貼和保障措施的相關條例,從企業領導、政府官員和法律金融等相關行業從業人員開始,加快補充經濟和法律知識,了解國際貿易規則的步伐,以應對越來越多的經濟糾紛。
反傾銷,作為入世后中國企業開拓國際市場所面臨的重要障礙,應訴反傾銷的能力將是檢驗一個企業能否立足國際市場的重要標準。
引子:民營企業“反傾銷第一案”
談到反傾銷,不可不提及2002年鬧得沸沸揚揚的溫州打火機應訴歐盟反傾銷調查一案。溫州是中國打火機主要生產基地,產品年外貿銷售量6億只,占全球金屬打火機市場總量的70%,其中三分之一出口歐盟。
2001年9月,歐盟以保護兒童為由對溫州打火機啟動技術壁壘的CR程序;2002年5月,開始對溫州打火機進行反傾銷立案調查;同年7月,溫州煙具協會組織打火機相關行業15家龍頭企業積極應訴,并聘請了歐洲有經驗的律師事務所,進行“產業無損害抗辯”,另有1家企業申請“市場經濟地位”。
經過一年多的艱難抗辯,2003年9月13日,溫州市煙具協會接到代理律師轉來的歐盟正式終止對中國打火機反傾銷調查的官方公報,這意味著中國打火機行業應對歐盟反傾銷一案已取得徹底勝利。
此案還有一層更深的意義,即這是中國加入世貿組織后,中國民營企業打贏歐盟反傾銷的第一案,標志著中國中小民營企業開始懂得運用國際貿易規則保護自身利益。
反傾銷應訴:民營企業爭當排頭兵
入世一年來,中國企業在反傾銷領域的表現積極活躍、可圈可點,與以往中國相關部門、專家和媒體一直所批評的,中國企業談反傾銷則“色變”則“消極逃避”的形象相比,已經得到了顯著地改觀。尤其以中國的民營企業表現最為突出。
某媒體曾撰文選評了2002年中國企業應訴國外反傾銷具代表性的四大案例:一是打火機vs歐盟;二是彩電重返歐盟;三是福耀玻璃勝訴加拿大;四是節能燈應訴歐盟反傾銷。
以上四大案例中,除了彩電一案國營、民營企業都有之外,其他案例中出面應訴的均為民營企業,從中我們能夠看出中國企業尤其是民營企業所表現出的成熟與活力。
勝訴固然重要,但是我們也為中國企業所遭受的越來越密集的“經濟子彈”憂心甚重。
民營企業作為我國搶占海外市場的主要力量之一,盡管在應訴反傾銷的戰斗中爭先爭勝,卻總是帶給筆者一股縈繞內心的蒼涼之感。除了我們的商品價廉物美引起對手的不快之外,還有哪些原因使得我們如此地易受攻擊?更為重要的是我們的民營企業該以怎樣的一種策略去應對?
-
- 確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