關注中國企業收購德國公司
3萬家德國中小企業等待買家
再來關注一下德國中小企業的信息。近年來,中德兩國經濟合作、發展迅猛。根據商務部的統計,今年1至7月份,中德進出口貿易額、達499億美元,同比增長近2成,中資企業在德國的投資規模、在不斷增加。我們的記者、最近從德國中小企業聯合會、獲得了一個消息,現在德國、約有3萬家中小企業、有意對外轉讓,其中有不少企業對中國投資者、很感興趣。一個新商機,正在展現。
據悉,這3萬家有意出售轉讓的中小企業主要集中在機械制造、電子工業、太陽能、鋼鐵等行業領域,不少企業都擁有國際上比較領先的技術、成熟的品牌以及暢通的銷售渠道。目前,這些企業給出的出售轉讓價格大多集中在3000萬到4000萬歐元之間。 那么德國為什么會有這么多中小企業有意出售轉讓呢?
德國國際與地區問題研究院 瑪戈特•許勒博士說“德國工業的主體是中、小型企業。很多企業的業主去世后,從家族里找不到企業繼承人。對德國中小企業來說,常用的途徑就是出售。因此,德國市場上經常有高質量大品牌的企業以極低的價格出售。”
許勒博士認為,如果中國企業買下這些德國公司,得到的不僅是好的技術、專利等,同時還獲得了比較好的銷售渠道和品牌。而對于被收購的德國企業來說,如果加入到中國企業中,對他們開拓中國和亞洲市場也大有好處。此外,在德國,中小型企業從銀行貸款是比較困難的,而中國投資者能夠帶來資金,這對提升企業的生產規模和市場拓展也是非常有益的。
中國企業收購德國企業帶來雙贏
德國企業擁有在全球較為領先的技術。目前,德國已成為中國從歐洲、引進技術最多的國家。如果中國企業通過并購,進一步獲得德國公司的品牌和市場渠道的話,那中國企業的國際化發展將會更快。一些已經先行收購了德國企業的中國公司,在這方面已經嘗到了甜頭。
2005年7月,以生產蝴蝶牌縫紉機出名的中國企業上工申貝集團,正式收購了德國DA公司,這家德國公司是全球頂級縫制設備制造商之一。對于上工申貝集團來說,收購DA公司不僅可以獲得他們的先進技術和市場渠道,而且可以繞過歐洲的貿易壁壘。與此同時,德國DA公司在被中國企業并購之后,主營業務收入和凈利潤都有大幅上升。而在更早的2004年,沈陽機床集團通過競拍,全資收購了德國老牌企業希斯公司,雙方在德國建起了聯合研發中心,第二年希斯公司就扭虧為盈,銷售額達到了2500萬歐元。當地政府還向沈陽機床集團頒發了當地的經濟獎,以表彰沈陽機床為當地經濟發展做出的重要貢獻。
沈陽機床股份有限公司德國公司執行總經理 因納•尼車說“兩年前我們開始合作,取得了非常好的效果,而且這種好的成績正在持續下去。”
據不完全統計,目前已經有大約20家中國企業對德國企業進行了收購,資金總投入在2億歐元左右,并在德國當地造就了很多新的工作崗位。
德國政府投資促進署 貝蒂娜•科納普說“德國是通向東西歐市場的大門,這是中國企業收購德國企業的一個重要的戰略著眼點。歐洲是一個有著4億5千萬消費者的龐大市場。德國國民生產總值占歐盟國民生產總值大約20%,這是一個極有潛力的投資市場。”
專家:中國企業收購德國企業要注意相互磨合
雖然并購德國企業、給中德兩國企業、帶來了雙贏的效益,但是專家們指出了,跨國收購中的、需要注意的一些問題。
專家認為,中國企業如果要收購德國企業的話,一定要對自己有意收購的德國企業進行全面詳細的了解,尤其要注意準備收購的企業與自己在發展目標上是否一致,雙方的產品結構是否有互補性,因為這是決定雙方最終能否獲得共贏的關鍵。
德國國際與地區問題研究院 瑪戈特•許勒博士說“母公司以及子公司必須有一致的發展目標,在產品生產方面不能有競爭和重疊。”
此外,中國企業一定要對德國的法律法規、企業管理模式和工會組織等進行全面了解,注意雙方在這些方面的相互磨合。
聯播觀點:不打無準備之仗
近年來不少中國企業、收購外國企業,這些收購、有的取得了初步成功,有的、則使企業陷入了困境。從理論上說,收購國外企業、是加速中國企業國際化的有效途徑,應當鼓勵中國企業、用收購外國企業的方式走出去。但是需要提醒大家是,企業并購是一個復雜的資本運營活動,購并過程中存在的不確定因素、有很多,在著手購并前,企業最好是掌握、風險管理的基本知識,熟悉風險管理手段,制定出相應的風險管理計劃,貿然收購、有可能會陷入、騎虎難下的境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