奧運背后的隱性營銷之爭
圍繞奧運報道,搜狐同新浪、騰訊、網易等三大門戶之間的角逐實在是跌宕起伏,環環相扣。
7月19日,為了聯合抗“狐”,昔日互為對手的新浪、網易、騰訊之間首次攜手,組建了“奧運報道聯盟”。在其后兩個多月的時間內,騰訊和新浪接連召開新聞發布會,公布了各自的奧運戰略。
僅在新浪奧運報道亮牌的四天后,作為正式回應,搜狐也召開新聞發布會公布了自己的奧運報道戰略布局。
從7月到9月,圍繞著奧運報道的采訪權、廣告投放權等問題,互聯網媒體陷入了一場針鋒相對的“口水戰”。然而,一個小細節就最終暴露了雙方目前的資源對比。
同前兩者在新聞發布會上以體育明星和媒體同盟為主的嘉賓陣容不同,在搜狐的奧運戰略發布會上,包括北京奧組委執行副主席蔣效愚、奧組委市場開發部部長袁斌在內的奧運“重量級人物”均出席。
得到北京奧組委當場再次力挺后,搜狐和新浪、網易、滕訊三家之間的奧運互聯報道之爭似乎暫告段落。
但最受益的其實是旁觀的其他企業,因為這樣生動的奧運營銷課恐怕是千金難換。
官方資源VS終端布局
內容競爭是媒體競爭的靈魂,報道資源就是這個行業競爭的核心。從這個角度看,搜狐和“奧運報道聯盟”的紛爭和所有行業寡頭的對決如出一轍。
不過頭頂歷史上第一個奧運互聯網贊助商的桂冠后,搜狐的奧運官方資源優勢似乎已是其他三家難以望其項背。
難怪2005年11月7日搜狐正式簽約成為北京2008年奧運贊助商時,望著一大摞協約文件,張朝陽會感嘆:“簽得手累,但卻是十年來最高興的事。”
作為奧運會官方網站、殘奧會官網、奧運火炬傳遞官網、中國奧委會官網、中國體育代表團官網等官方網站的主要承建者和運營者,搜狐自然會將網絡資源優勢集聚形成了自己的奧運報道核心平臺。
搜狐在互聯網媒體中獨家接入了奧運會官方信息系統(INFO2008)及奧運會官方新聞服務(ONS)系統,保證搜狐能直接在第一時間內獲得賽時成績、賽前預測、賽后總結、記者招待會摘要、運動員及教練引語等重要信息。
按照搜狐的說法,這將比國內的互聯競爭對手快60秒。搜狐認為,在爭分奪秒的網絡報道中,這一項內容會吸引全球網民和媒體對搜狐訪問量的飆升。
在賽事期間,基于和國家體育總局旗下華奧星空的合作,每一位獲得北京2008年奧運會金牌的運動員還將在奪牌后第一時間做客搜狐華奧演播室,進行獨家深度的視頻訪談。
“我們有雙重的身份,因為我們同時還是2008年奧運會中國體育代表團的贊助商。針對與奧運有關的資源來說,搜狐確實是‘獨家壟斷’。”搜狐副總裁陳陸明明確表示。
盡管官方資源已被對手壟斷,作為應對,在“奧運報道同盟”方面,新浪、騰訊和網易選擇采取借力打力、間接布局、依靠終端策略從民間層面進行包抄。而且在媒體報道的問題上,北京奧組委已明確了較為開放的歡迎姿態。
在實時數據上,新浪同北京奧組委官方數據提供商INFOSTRADA建立戰略合作,間接拿到了全套奧運實時比賽數據產品。在報道資源上,新浪同法新社、美聯社、路透社世界三大通訊社達成戰略合作。
根據2006年9月三大通訊社與國際奧委會及北京奧組委簽訂的相關協議,在每個賽場上每個通訊社將會有6~8個攝影機位,新浪也在間接尋求獲得視頻資源的渠道。
憑借雅典奧運會上所推出的QQ加即時通訊平臺所獲得的優勢,騰訊則堅持在奧運報道中將差異化道路進行到底。畢竟騰訊擁有2.5億的活躍賬戶,覆蓋中國超過90%的上網人群,強化互動性是騰訊最容易采取的策略。
擁有國內最多郵箱用戶的網易也選擇了相似的戰略。“網易將在10月公布奧運戰略,我們也將側重于互動策略的使用。”網易副總編輯方三文對記者表示。
緊盯廣告不是唯一
奧運廣告為搜狐帶來的利潤已清晰可見。
2007年搜狐第二季度的財報顯示,同奧運相關性較大的品牌廣告收入在二季度達到2660萬美元,較搜狐此前的預期上限增長了160萬美元,比上年同期增長38%。
搜狐已變得越來越倚重于品牌廣告收入了,二季度它的品牌廣告收入占其總收入的比重已高達86%,高出新浪17個百分點。
倚重于品牌廣告顯示搜狐在非廣告收入的份額上要遜于新浪。
2008年,國際奧委會計劃將北京2008奧運會打造成“寬帶奧運”、“無線奧運”。若能有效地將無線業務與2008北京奧運相結合,將進一步推動網絡營銷業務的增長。在這塊新戰場上,雙方的優勢需要重新評估。
不過,像所有已獲得優勢企業一樣,首要任務是“守土有責”。面對高額的廣告回報,搜狐也表達了希望獨占奧運的互聯廣告市場的愿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