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海部分縫機企業走筆
翻開中國縫機產業的發展史,上海一直發揮著舉足輕重的作用:1905年,上海首先開始制造縫紉機零配件,并建立了一些零配件生產小作坊。1928年,由上海協昌縫紉機廠生產出了第一臺44-13型工業用縫紉機。同年,上海勝美縫紉機廠也生產出第一臺家用縫紉機。經過100多年的發展,上海創建了上工、雙工、海菱、寶馬、凱固、佳友、威士等全國著名品牌,歷史上還有眾所周知的蝴蝶牌、飛人牌、蜜蜂牌家用縫紉機。
上海,這個流動著最新的信息、沉淀了豐厚的技術、凝聚了眾多人脈的城市,也吸引了眾多國外企業到此投資設廠。在上海地區的縫制機械產業中,外資企業創造的產值占上海產值總額的45%,其中日本的重機、兄弟、廣瀨,韓國日星等企業的生產總值支撐著上海地區縫制機械產業的半壁江山。上海的縫制機械產業的發展,已經形成世界性的產業發展特色。來自中縫協的統計數據顯示,2006年上海產區的工業生產總值為41.7億元,比上年增長6.9%,占全國總產值的13%。
近日,記者走訪了重機(中國)投資有限公司、上海威士機械有限公司、上海惠工縫紉機三廠、上海高鳥機電科技有限公司、啟翔針車(上海)有限公司、杜克普愛華貿易(上海)有限公司、上海鮑麥克斯電子科技有限公司,領略到各家公司各具特色的優勢所長以及其獨具魅力的特色風格所在。
縱觀走訪的這幾家上海縫機企業,雖然他們有做整機、有做整燙、有做電控系統,但均體現出一個共同點:主打科技牌,以強大的科技研發實力為后盾,堅持不斷創新、品種升級的路,在產品技術、質量、價格上走在行業的前面,保持著自己市場競爭的優勢。
“科學技術是第一生產力”,記者相信企業只有牢牢把握科技研發、自主創新的關鍵著力點,才會拔得頭籌,在攻搶市場中贏得先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