企業·利益·責任
在大多數情況下,企業所追求的就是利潤最大化,企業家追求利潤,誰也不能對他說三道四。但在中國的傳統文化中,還有另外一句話,卻也道理無窮,叫做“君子愛財,取之有道”!
細想一下,這個“道”其實就是人們眼下常常提起的“社會責任”,這是當下構建和諧社會的一個很重要課題。在經濟領域里,和諧局面的形成就是構建一個眾多企業共贏的社會局面,而對于中國縫制機械行業這一大家庭而言,期待這樣一個和諧局面和環境,不是沒有理由的。
當前,在商機涌現的國內市場上,各企業正以產品、渠道和服務快速積累著自身的利潤。此時,如果有哪家企業突然提出,說他們希望得到一種“遠離暴利”的局面,帶動中國縫機企業走和諧共贏的路子,人們大多會對其投以奇怪的眼光。因為,在整個中國縫制機械領域,這種提法畢竟還只是少數,而且也有些別出心裁。但是,提出這種口號的企業的確存在,在前不久舉行的CISMA上,以生產電腦自動裁床為主的上海和鷹科技有限公司舉辦了新聞發布會,就以高調的姿態向社會公開提出了這一口號。
與此同時,人們也在會上聽到了另一種聲音,稱和鷹此舉是中國縫機產品,特別是高科技產品的“價格殺手”。對此,公司董事長尹智勇作為此次“遠離暴利”的發起人,有著自己的認識。中國的縫制機械領域內,是否存在“暴利”,這似乎是解釋這一問題的關鍵。了解行業的人都知道,那些憑借著自身擁有高科技能力的企業,倚仗著中國市場存在著大量的需求,以一般企業暫時無法企及的實力,把自身產品的價格定位在讓不少下游企業望而卻步的高位上。一方面,普通產品的價格已經被擠壓到了接近“零利潤”的地步,而另一方面,坐擁高科技,把產品價格提升到動輒數百萬元的程度,這種現象是正常的嗎?
和鷹公司,從原先外國人控股的高鳥公司,蛻變成現在由中國人自己控股的企業,公司董事長尹智勇完全可以憑借外國人原先生產、銷售模式,在產品價格方面不做任何調整。但尹智勇并沒有這樣做,作為一個在海外留學多年的中國人,他清楚地知道中國企業需要的究竟是什么。在他看來,降低企業生產成本,實現中國服裝、鞋業、箱包、汽車等制造商能夠承受的機器價格,遠離原有CAM市場的暴利,這是一種動力。這種動力,也就是面對整個行業、整個社會的責任。
我們關注和鷹公司提出的那句口號———遠離暴利!并不是只在關心暴利本身,我們關注的是,當因暴利而使下游企業引進高性能設備時受到阻礙之后,它能為中國縫機業,特別是中國服裝業以及所有下游企業帶來什么?是共贏的局面?還是一己之利?